办公系统
首页  前沿聚焦   
杨振斌:高校要积极开创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生动局面 ​
作者 : 杨振斌
来源 : 中国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 : 2022-06-28
阅读次数 : 1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教师成为“大先生”提出了期望。各高校以及广大高校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塑造新时代“大先生”的有效路径,致力于开创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生动局面。

做新时代“大先生”的意义

做新时代“大先生”是对高尚师德师风的传承延续。历史上引领学生的“大先生”曾不断涌现,老一辈仁人志士深厚宽广的爱国情怀、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身上得到延续,他们高尚的师德师风也早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优良办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把握学校的精神实质,反思总结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师德师风的深厚内涵,保持“大先生”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就是新时代对师德师风最有力的传承以及弘扬。

学校精神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学校的精神内核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提炼而产生的。上海交通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时,成长于民族振兴之际,兴盛于祖国富强之日。学校的发展早已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从未缺席,全体师生员工始终砥砺前行,默默地为祖国和人民贡献智慧。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黄旭华等老一辈科学家校友厚积薄发、爱国奋斗的科学家精神以及唐文治、裘维裕、钟兆琳等教学前辈潜心教学、匠心育人的教书育人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交大教师。在一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爱国荣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精神内核逐渐形成且从未改变,并且这些精神内核经过积淀也早已内化为每位交大教师立志成为“大先生”的自我要求和行动自觉,促使他们成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明道信道、立德垂范、业精善学、敬业爱生,引领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卓越学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做新时代“大先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更要搞清楚是谁在培养人。树立鲜活榜样,引领更多教师立志成为“大先生”,担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足新时代、为党育新人的基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校级最高荣誉,2017年起,上海交通大学每年都会在全校干部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隆重表彰校内最高荣誉“教书育人奖”获得者,并进行专题报道。“教书育人奖”重点表彰在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他们中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为业、为生、为荣,强调讲马克思主义要“理直气壮”的陈锡喜教授;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致力于帮助学生在数学思维养成上打下坚实基础的王维克教授;有立足岗位,热心教育,积极推进医学院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教学技术发展、教学理念更新的郭晓奎教授。他们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在思想政治引领、教学与课程改革方面做出了榜样。评选和表彰这些先进典型,就是为了大力弘扬这些“大先生”的先进事迹,旗帜鲜明地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职责的导向,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崇尚先进,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成为先进。

做新时代“大先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迈入新时代,广大高校教师更应积极回应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传承弘扬师德师风的基础上,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笃行科研报国之志,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号召广大高校教师做新时代“大先生”有助于唤醒他们的主体角色认知,增强他们自身作为“先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帮助他们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了诸如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重大科研成果奖项,而这背后则是默默付出、不懈努力奋斗的全体教师。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立志成为“大先生”,他们的家国情怀、人格品质、学识水平不断提升,已经能够接过老一辈手中的工作继续前行。

高校教师要立志做新时代“大先生”

“大先生”之“大”在于格局之大。高校教师立志成为新时代“大先生”,思维格局上就要做到立得高、看得远,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要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要提高政治判断力,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同频共振,有效抵御各类风险挑战,着力防范化解校园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意识形态事件;要提高政治领悟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系列讲话,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灵活运用。明确自身的职责定位,清晰认识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承担着的重要使命;要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同党中央相关精神对标对表,以强烈的家国情怀投身到教育事业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甘当人梯、甘当学生发展铺路石。

“大先生”之“大”在于学识之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立志成为新时代“大先生”,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练就扎实学识功底,这样才能有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次,高校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更要使自身知识的迭代更新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自身的探索创新精神,积极回应时代呼唤。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保证水桶里的水时更时新。此外,高校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课堂教学水平,做好知识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将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大先生”之“大”在于心怀大爱。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高校教师立志成为新时代“大先生”,就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爱岗是敬业的前提,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才能真正做到恪尽职守,自觉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其次,要做到热爱学生。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他们的学生才会“亲其师”,才会真正“信其道”。此外,还要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美好的一面,多向学生传递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塑造新时代“大先生”的有效路径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任务。如若广大高校教师都立志争当“大先生”,那么我们的青年学子在耳濡目染下,也会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把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堂,以党史学习教育铸造坚定信仰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也是受教育者。高校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做到先悟先行,使他们真正了解党的百年历史、把握党的百年历程。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诉说党的百年故事、歌颂党的百年光辉成就。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历史资源,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通过推出沉浸式校史情景剧,设计“红色路线”,举办“传承英烈志铸就中华魂”烈士纪念日祭扫等活动,以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形式,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教学相长。此外,焦点讲坛作为学校加强教师理想信念的一大特色举措,已举办了一百二十余期,内容涵盖多个主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习,学校致力于把教师真正培养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之路上的引路人。

2.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人才潜心研究良好环境

高校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的顶层设计,通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符合学术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让教师们能够心无旁骛潜心学术研究。在破“五唯”方面,上海交通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鼓励教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在人才评价方面,更加侧重于考察教师立德树人的实际表现以及在科研教学工作中作出的实际贡献,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人才晋升方面,针对各支队伍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多维人才发展通道,出台了符合学科发展规律、适合实践应用类人才特点的职称学术要件。

学校还高度重视青年人才,致力于营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发展氛围。近年来学校已在院校两级层面大力推行青年人才公开招聘、竞争入职,对优秀青年人才,英雄不问出处。此外,学校为他们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阶梯和平台。通过启航培育计划、致远育才计划、晨星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三大卓越计划等培育计划,大力支持其全面发展,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着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3.构建矩阵式育人新模式,助力教师提升育人成效

高校教师成为“大先生”最后的落脚点在于其育人成效的提升。对于教师本身而言,需不断强化其自身素质的建设。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积极引导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要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聘、导师遴选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完善师德“一票否决制”。此外,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多渠道发力,构建矩阵式育人新模式,与教师打好组合拳,切实提高育人成效。

在具体实践中,上海交通大学在高校中率先建设了实体的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大部制”模式打破思政工作单主体、单队伍、单院系、单部门的“小循环”,形成育人工作大格局,引导全体教职员工不断深化思想共识,将不同院系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相同的育人优势。学校聘任了一批讲席教授、特聘教授担任班主任,持续提升高层次人才担任班主任的比例,全校786名班主任中专业教师占比88.8%,包含103位教授。学校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致力于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相结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投入的矩阵式育人新模式。此外,学校还大力支持教工党支部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2021年第24期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 : 范卫波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