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前沿聚焦   
【聚焦“互联网+”】我国本科高校线上教学的质量状况、评价及建议
作者 : 黄文祥 李亚东 张喜生
来源 : 中国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 : 2020-04-30
阅读次数 : 297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线上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和“确保‘线上线下同质’”等要求,自2020年2月以来,全国各类高校皆将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前的教学形式统一调整为线上教学,全国高校的线上教学活动范围及规模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各类高校线上教学状况尤其是教学质量到底如何?为了以客观事实和数据回应各界的关注,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托和指导,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于2020年3月9日至14日,在联盟成员单位开展了“线上教学状况及优秀案例”调研活动,共收到86所高校提交的总结材料。本次调查涉及的高校类型齐全、覆盖面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高校线上教学的质量保障举措

当前,各高校高度重视线上教学活动,全部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全面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快教学平台建设、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加强教学组织管理、注重监测分析反馈等,积极有效的举措保障了线上教学的运行平稳。特别是为了保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质量实质等效,各高校普遍在“选用多样化优质教学资源”上下功夫、在“采取全方位质量监控改进”上做文章。据相关高校问卷调查,师生们普遍认为学校教学安排合理、有序,教学进展顺利,并且认为线上资源很丰富,80%以上的师生对在线教学组织、教学状况及质量表示满意。

1.丰富多样的平台资源保障线上教学的品质

各高校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各类线上教学平台和网上教学资源,借助各种教学工具,选择适合的线上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保证了线上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教学平台多样化。从提供资源使用情况有效数据的71所高校来看,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整体选择1—2个线上教学平台,同时辅助选择线上教学工具等多元化线上教学模式。各校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或教学工具主要包括:腾讯会议、中国大学MOOC、超星、智慧树、学堂在线、雨课堂、学校平台、云班课、钉钉、ZOOM、微信等。调查数据显示,有64所学校选用腾讯会议、60所学校选用超星、57所学校选用钉钉(如图1所示)。从使用情况看,超星、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腾讯会议、学校平台、云班课等平台,在选用高校中的平均使用率分别为32.98%、25.00%、21.34%、21.18%、34.80%、60.53%。另外,从各校提交的分析报告看,也有很多高校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和需要,基于前期学校课程建设平台基础,继续深度建设学校平台。

图1 使用各教学平台的高校数量情况

  教学资源多元化。教育部建设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各高校线上教学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课程PPT、教学视频、电子教材、音频、阅读资料、仿真软件等,其中又以课程PPT居多。调查显示,高校使用的教学资源以本校资源为主、其他资源为辅,本校教学资源占54.09%,网上教学资源占30.73%,国家课程资源占24.60%(如图2所示)。

图2 有关高校使用教学资源情况 

  教学形式组合化。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们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灵活选择教学形式。各高校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如提供学习材料(54.74%)、直播(53.24%)、线上讨论(49.75%)、线上答疑辅导(48.45%)、录播(30.02%)和其他(17.06%)等。各高校教师大部分采用“直播授课+在线互动”“提供学习资料+线上辅导”“录播资源+翻转课堂”等多种组合形式进行线上教学。

2.全面多元的监督评价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

  各高校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围绕“保教学、抓质量”,普遍及时制定了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度,通过标准引导、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督导评价标准多维。各高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理念,并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制定质量评价指标,从多个维度对线上教学工作质量进行全面监控,主要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等几个方面,特别是将线上教学资源推送、师生互动、在线掌控等薄弱环节纳入督导评价范围加以督促引导。同时,结合学校重点建设在线课程,促进线上“金课”建设,保障在线开放课程质量。

  监督评价人员多元。各高校发挥“全员参与、内外结合、多方联动、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优势,校领导、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和教务处管理人员、校级教学督导、教学单位领导和督导、系主任、学生信息员齐上阵,充分发挥各类人员职能作用和积极性,将教学运行与校、院、系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本科教学在平稳推进的基础上高质量运行,形成了自上而下关注质量的氛围。

  督导评价方法多样。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包括听课看课、问卷调查、教学评价、QQ群调研及视频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督导评价工作。其中,开展听课检查的学校比例为100%,开展问卷调查的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

  监测技术工具丰富。所有高校都能够依托各平台提供的管理功能开展线上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开发的技术工具包括:教学平台查课、社交软件查课、实时监督、线上教学听课反馈收集小程序等。对线上教学状况及质量评价主要从“整体线上教学状况评价”和“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具体评价”两方面着手。

  及时反馈持续改进。各高校普遍重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及时反馈,进行重点监控、跟踪督促,确保持续改进。各高校不定期组织召开本科线上教学例会的视频会议,对线上教学的总体实施情况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许多高校还完善移动评教功能,通过调查问卷开展多元评价。同时,加强微信端的任务推送功能,实现“即评即改”的闭环效应。不少高校实行每周公告制度,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师生对线上教学质量的评价

  为进一步客观评价线上教学的质量,调研内容重点关注线上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主体的真情实感,通过分析师生对线上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及满意度,来评判线上教学的质量状况。

 1.教师积极投入、主动钻研的状态保证了教的质量

  积极准备、化解压力。面对教学新技术、新场景的压力,教师普遍主动学习、提前培训、积极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在线教育实践探索,多数教师对在线教学已较为适应。教师们都能在课前精心备课,克服困难不断学习新技能,重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流程,不断拓展各类在线教学平台,通过录播、直播、录播+直播、直播+互动、慕课+研讨等,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亦将此次线上授课作为一次转变教学思维、探索教学改革的良机,教师之间充分分享在线教学经验与心得,乐享教学。据调查,教师普遍感到通过在线教学有了很大收获,58.04%的教师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依据线上教学特点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17.03%的教师提升了教学信息化水平。

  全情投入、各展其能。为确保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广大教师都积极响应、精心准备,着力提升教学效果。据调查统计,多数教师(90.55%)认为线上教学投入精力更多。同时,教师普遍潜心钻研、勇于创新,大多采用“1个主要直播平台+N个辅助平台”的方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各展其能。多数教师对学校教学平台技术支持与保障表示满意。

  精心设计、注重成效。在线教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教师们从教学内容、方法、形式、手段、技术等方面精心设计,强化课堂讨论、互动,并通过完成作业、回答问题、互动发言、考查考试等,及时分析和掌控学生在线学习状况和评价学生学习进度及效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和督查学生学习。总体而言,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各高校教师普遍认为线上教学效果超出预期,大多数教师(78.02%)对目前线上教学效果表示满意。

2.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学习的状态保证了学的质量

  出勤率高、适应性强。学生线上学习的热情较高,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在抽查的34所学校中平均学生出勤率为92.85%,其中出勤率大于等于95%的有7所,大于等于90%低于95%有4所。可见,学生在线学习自觉性较强、热情很高,反映出学生们较好的学习自觉性和较强烈的求知欲望。面对线上教学的新形式、新场景,青年学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调查显示,有近87%的学生能够基本适应线上教学环境(如图3所示),多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良好。

图3 学生对在线教学的适应程度

  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不少高校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深入推动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革命”。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没有时空限制的优势,提前在线提供学习资料、学习任务、思考问题、讨论话题等,以任务和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据调查,超过80%的学生赞成通过在线教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近37%的学生十分赞成。可见,学生普遍对自主学习持接受和欢迎的态度,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

  喜欢互动、效果满意。据调查,学生喜欢基于线上多形式与教师和同学互动,课堂表现较为积极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及答疑等互动活动。97%以上的学生对在线教学设计与组织表示满意,近96%的学生对线上教学总体安排较为满意(如图4所示)。大部分学生可以跟得上学习进度,能基本适应线上学习的方式,对自己的线上学习状态表示满意,并且能够达到学习目标。 

图4 学生对线上教学总体安排满意度

 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国高校启动了大规模线上教学,这对各类高校既是一次考验和挑战,更是一场推进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在疫情结束之后,线上教学也理应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阵地。基于对目前线上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从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工作和打造“金课”等角度出发,本文对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在教师层面,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深入推进“学习革命”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学改革。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中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线上教学工作中时刻关爱学生,着力加强课程思政。近年来,国家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教育部鼓励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广大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行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通过线上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

  主动博采众长,发挥团队优势。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线上教学,善于博采众长,积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升线上教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开展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尽量发挥团队教学优势。利用线上教学大规模、可复制的特点,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各展其才、分工合作,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尚没有合适的优质线上课程资源的课程,则可采用“名师大班直播授课,团队成员分工答疑辅导”等教学模式。

2.在学校层面,要继续进行资源整合和开发,加强平台建设

  建立课程资源准入制度,加强对未上线课程的摸底。各高校应建立健全线上教学资源常态准入、监控与淘汰机制,从政治性、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等方面加强审核评价,并筛选整合符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应组织开展对于线上教学课程的全面摸底调查,准确掌握暂未开展线上教学课程的原因及课程的教学计划,强化对未开课课程的重点监督,严格审核暂未开课的课程理由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规划、制定调整方案向学生公布。

  加强校园数字资源建设,加快推进教学平台整合。积极参与国家或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稳步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在引用校外教学平台的同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加大开发建设平台的经费投入,加快校内课程平台的服务器扩容,保证线上教学稳定运行,同时完善平台功能,提升系统操作性。建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加强技术支持与服务,实现学习线上教学平台的多样化,满足教师和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

  完善教学考核和激励机制,持续教师教学改革动力。加大在线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力度,引导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教学考核与激励机制,优化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设置教改项目等方式,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线上教学改革与创新,积累汇聚高质量教学成果,引领带动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发展。

 3.在政府层面,要发挥政策和专项计划的引领作用,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制定相关政策并设立专项。政府应出台有关政策,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线上教学方面的投入,选择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线上教学平台,整合成能够适应全国高校大面积使用的数字课程云平台。设立相关攻关课题和试点项目,加强对线上教学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瓶颈问题的协同攻关,分类选拔不同类型高校进行试点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激励高校共享优质在线资源,引导在线平台加强合作,指导高校课程及学分互认。

  加强分类指导并适当扶持。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通过高校教育经费拨款、信息化建设专项、教师教学发展等途径,加强对中西部高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扶持;制定长期向中西部地区高校开放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等优质慕课资源的相关政策;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制定在线课程建设、推广、共享、运行的经费扶持等相关政策。
  发挥优势力量并引入竞争。继续开发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优质在线课程,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组织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发建设数字化课程,协调相关线上教学优质资源向高校持续开放,提供更多免费的精品在线优质资源;采用一流专业建设“分赛道”模式,由各专业教指委组织实施,支持建设更多普适性的优质线上课程资源。 建设优质资源并完善标准。加强一流线上课程资源建设,依托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整合建设更多一流课程资源;推进线上教学标准建设,调控各大线上教学平台,建立统一线上教学数据标准和质量标准。建立专业课程平台的审核备案制度,保障学生、教师、学校的教学运行及个人数据安全。
(黄文祥,常熟理工学院;李亚东,同济大学;张喜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 范卫波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