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自上而下吹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从政策层面提出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要想真正落地,院校层面的战略规划至关重要。正如院校只有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与优势展开“错位竞争”,才能办出特色以彰显竞争力一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更应在自身总体定位的基础上加以架构和规划,这样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才有意义。但是,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在做好一流本科教育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亦面临一些共通的问题,包括一流本科教育目标如何定位、战略重心如何选择、战略规划出台的过程如何把握、规划落实的保障机制如何设计等。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是一所主攻理学、工学、医学和商学的世界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在英国2015年开始推行教学卓越框架、主张平衡教学与科研地位的大背景下,帝国理工学院于2017年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致力于在新形势下为学生提供新的世界一流的学习体验。
一、帝国理工学院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战略剖析
(一)紧扣研究型大学身份设定战略目标
一流本科教育要聚焦学生和学习。帝国理工学院作为一所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在定位一流本科教育战略目标时,紧紧围绕为学生提供“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体验展开,为学生获得世界一流学习体验、培养精英气质创造条件。
1.以研究为基础展开教与学。帝国理工学院致力于使所有本科生在学期间都有机会与教授们讨论学科专业前沿问题,在教授们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开展研究,自主设计并展开实验,同时使学生学会通过报告、论文等形式与学界展开交流,向工商业界乃至全社会解释研究成果的价值。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理解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及其工作的社会、伦理价值,为最终成为原创性知识创造者做准备。
2.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学生中心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独特的自己,学生不同的背景与文化都能得到尊重。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是整个大学社群的一份子,学习效率才可能最高。因此,帝国理工学院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学习环境创设与研究的参与者,并采纳学生的反馈与合理建议。当然,学生中心也意味着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要自主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过程。
3.注重科学论证思维的培养。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科背景决定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都十分强调证据思维。这被应用到大学课程、教学、学习环境的创设、教育技术的使用等多方面的改革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思维。同时学校层面在改革中多方论证,广泛听取多方建议,利用证据思维不断评价改革的有效性及其对学生与教师的影响,这样的校园氛围也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4.兼顾多样性与包容性。作为一所国际性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与地区,学生的多元背景需要大学不断提高包容性。学校认为,如果学生在大学中感觉到疏离感和孤立感,那么学生的学术潜能就不可能得到充分挖掘。因此,学校需提升学生的归宿感,创造积极包容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术与情感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努力,最终激发其对专业的热爱与投入。
5.培养放眼世界的视野。作为一所精英型高校,帝国理工学院致力于培养社会领袖。学校认为,学生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实验室乃至校园中,而应该放眼社会乃至全世界,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解决社会实践问题上来,并且能向大众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因此,大学的课程要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大学需与雇主、各类认证机构、校友等展开常规对话;在教学中多运用真实生活中的案例;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6.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混合学习,即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与面对面教学的结合能有效解放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交互性,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有弊。因此,帝国理工学院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注重听取学生的建议,对每一步改革都积极展开评估,力争使信息技术发挥大作用。
(二)围绕主动学习理念制定战略重点
帝国理工学院一流本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推进主动学习,无论课程重构与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还是教学改革与校园教育文化建设,都紧紧围绕此展开。
1.课程重构。学校认为,其之前的本科教育课程设计更多地考虑学科本身的变化、教师的特长与兴趣以及学校资源与管理方面的便利,并没有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及学习本身上。基于以上认识,学校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课程重构的主体工作,主要包括:梳理课程总体架构,抓住课程最新内容,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明确需培养的各项技能,并采用各种可能的途径与方法;从专业与模块学习等层面明晰培养或学习目标,包括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学科专业认同、批判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以及作为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生所特有的一些品质;每门课程的修订与重构都紧紧围绕推进主动学习进行,考虑给师生更多互动的时间与空间;所有本科专业都应有研究项目以供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开设运用学科知识的活动模块,并设置学分;广泛征询雇主、认证机构、校友等的意见;提供足够空间与时间以保证重构课程及评估改进的有效实施。
与课程重构紧密相连的是对学生的考核与反馈。结合2014-2016年三年的全英国学生发展数据调查,学校意识到课程考核中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首先,处理学生反馈的速度与质量有待加强;其次,已有的课程考核一方面容易助长学生只求“及格”的心态,另一方面加剧了学生之间片面注重考试成绩的竞争,从而导致学生一味追求在最短时间内记住课程内容,而不是真正参与学习。因此,学校要求课程应明确告诉学生每一次考核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尝试错误,多进行自我诊断,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2.教学改革。通过前期的理论梳理等,学校将推动主动学习作为进一步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要求所有学科、专业、课程和课堂在各自层面据此进行改革,更多地强调“做中学”。为此,学校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包括:给教师尤其那些领衔各自领域教学改革的教师更多的自由时间,以便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放在推进主动学习上;教学人员与学习技术专家密切合作,突破难点,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允许每个改革周期(包括最初的审查规划、实施、评估、改进)至少延续三个学期;为教师在教学中面对不同层次、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帮助;为不同背景的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开发交互式教学工具;对教师的各种顾虑作出积极反应,打消改革过程中教师的孤立感;为所有教师提供培训与支持;为学生之间的同伴学习创建条件。同时,学校也认为,教学改革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教学方式方法要契合学科专业、上课主题以及学习目标的特点等,如果研究与实践表明有的学科与主题更适合传统教学,那就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3.改革文化建设。即在校园形成一种包容、鼓励变革的文化氛围。具体来说,第一,创建包容、提供积极支持的学术社群。具体包括确保所有教职员的工作都得到支持与承认,为师生互动提供机会,加强导师制与学生服务工作建设,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提供更多共享空间(诸如社交空间),专业范围内定期展开教学研讨等。第二,尊重与承认教学。只有教学获得与科研同等的地位并切实得到承认,所谓的一流本科教育战略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学校在教师聘任与晋升中承认教师在诸如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主要从事教学的教职员提供多种职业发展路径;大力表彰在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等。第三,支持教师改革创新。比如给那些致力于教学改革的教师适当减少工作量,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支持等。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革,如为有共同关注或兴趣的师生提供项目资助等。第五,提供世界一流的学习空间。各种新的教学形式对教学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要求实现数字化、共享化、多功能化,对此,学校提供共享空间让学生有随时相互交流的场所,如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教、学、社交的空间等。第六,提供各种数据及分析,为师生与学校层面的决策提供坚实基础。第七,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改革)评估与研究。学校认为,脑科学与学习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高校开展教学实践的研究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此,学校计划在每一个主要学科提供专攻教育研究博士学位的奖学金;招聘一个有社会科学理论背景和高等教育工作经验的全职教育学教授,在学校层面提供指导;理学、工程、医学、商学四个院系各招聘一名全日制教育学教授,为所在院系的教育实践与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并提供相应的研究与评估安排;在学校层面创建原创性知识库,以严格评估大学的教育教学实践。
(三)科学民主论证确保战略规划合理可行
任何战略规划中,论证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至关重要。帝国理工学院在此轮教育改革中,始终立足证据思维,坚持自下而上的战略规划路径,彰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推进教育改革过程中的脚踏实地和不畏艰险前进的担当。
1.立足证据确保规划科学合理。总体来讲,帝国理工学院此轮教育改革是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变化包括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对相关教育理论的梳理与借鉴、前期的校本探索以及大学既有声誉与基础的全面认识与把脉之上的。
首先,清醒认识世界变化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学校意识到,世界在不断变化,这对学生与大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需要做好准备去解决各类跨学科难题,需要运用新的视角去应对全球性挑战。因此,将学生培养成各专业领域的领袖成为日益迫切的需要。这可以说是推动帝国理工学院新一轮教育改革最大的动力或依据。
其次,研究并吸收最新的教育理论成果为改革提供指导。相关教育理论成果使学校认识到,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需营造互动的学习环境,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创建积极的学习社群,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评估与反思教育改革,注重多元化与包容性并存。
再次,深入总结前期的校本探索。改革探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正式开启新一轮教育改革之前,学校的师生们一直在各自学科领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如地质学课程中的交互教学、化学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命科学课程中通过同伴支持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机械专业翻转课堂等。这为学校层面提出新一轮教育改革战略奠定了校本基础。
最后,明了大学既有的声誉与基础能为改革提供保障。作为一所世界顶尖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既有的学术声誉与地位必然推动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学校的既有资源尤其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师生能为其不断追求新的目标提供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帝国学院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注重广泛征集多方意见,尤其是全校师生的意见与建议;积极借鉴其他高校有益的改革经验;合理利用全国性专业机构的相关研究或指南等为其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2.坚持自下而上决策,确保规划民主可行。帝国理工学院通过网络、面对面交流讨论、走访院系负责人等方式和途径广泛征询全校师生对新的本科教育改革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说,战略规划中的很多条款都是在征询师生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如,就课程考核与反馈来说,师生提出的建议包括:减少书面考试的分量,开展更多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详细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教学空间所收集的建议包括:提高教、学空间的灵活性,提供更多社交空间以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就校园教育文化的建设来说,师生认为必须让教师感到教学与科研一样得到重视,给教师更多时间与激励去开展教学和教学改革等。
(四)抓住资助杠杆,保障战略实施
任何改革都是复杂工程,对研究型大学来说,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提出尽管是题中之义,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如教师需要培训,需要给教师更多的时间与激励以吸引其积极参与。除此之外,教师心理层面的障碍也需要消除,包括教师对互动教学的抵触,教师尤其研究型教师担心花更多时间进行教育会妨碍其职业前景等。所有这些挑战只有在院校层面切实提供实质性支持、教师获得安全感时才能真正得到化解。除了上述战略规划中提出的的种种保障措施之外,帝国理工学院还紧紧抓住资助这个杠杆为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1.资助各院系开展课程评估与重构。学校资助各院系紧紧围绕一流本科建设的战略重点开展课程评估与重构。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各院系都新增了相应人员,整个工作由教育发展中心,语言、文化、传播中心,学术英语中心以及职业发展服务中心统筹负责。
2.资助院系开展教学改革。具体而言,为保证改革的系统性,学校资助采用院系部竞标的方式申请,同时鼓励所有院系部及不同院系部一起合作参与竞标;只要有需要,任何学科专业都可以新聘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学校还资助所有教师接受教学培训。
3.资助创新项目。学校不仅为与教师合作开展创新性项目的学生提供基金,而且设立教学创新优秀基金,为教师个体提供资助。
4.加强评估与研究能力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学校为每一个主要学科领域提供专攻教育研究博士学位的奖学金;作为一所偏理工科的院校,聘用全日制教育学教授,以加强各学科领域与高等教育实践的联系;在理科、工程、医学、商学领域各自聘任一名全日制教育学教授协调院系教育教学改革;对课程、教学、课程考核以及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效展开研究与评价。
5.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表现为:学校创建灵活的、资源丰富的学习空间如数字化空间、在线学习平台等,以方便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投资建设新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为院系部及教师个人开发在线学习课程和翻转课堂等提供支持;将各种不同空间建设为增强生生、师生互动的学习社区;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等。
6.为学生提供支持。根据学生服务中心与导师制工作组的建议,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对学生的支持,致力于提供现代、专业、综合的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推进校园的平等公正、多样化与包容性并存。
二、借鉴与启示
借鉴帝国学院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经验,我国高校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战略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紧扣办学基础设定战略目标
一流本科教育既是一个应然性概念和实然性概念,也是一个建设性概念和目标性概念。因此,从政策层面讲,我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应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出发,兼顾办学定位实施分类引导,避免将“一流本科教育”等同于“一流大学本科教育”。
帝国理工学院作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如果说其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经验对我国研究型及研究与教学结合型大学的相关实践具有较为直接的参考价值,那么对我国诸多教学型院校尤其地方应用型大学来说,其战略规划出台的依据、过程等才是借鉴的重点。也就是说,从院校层面讲,每所大学都应争创“一流本科教育”,但万变不离其宗,一流本科教育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据此,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我国研究型大学或研究与教学结合型院校应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实现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打破科研、教学“两张皮”现状。对教学型尤其地方应用型大学来说,除了关注培养学生诸如批判思维、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等基本核心素养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战略重点。
(二)教育理论先行指导确定战略重点
从帝国理工学院以及目前我国在本科教育改革方面取得卓越成效的四川大学之实践来看,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教育理论指导必不可少,而且必须先行。这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各高校在着手本科教育建设规划前必须明晰的共识。
同为研究型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主动学习”与我国四川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倡导的“小班化互动式教学”在理念上是内在一致的。两所大学都紧扣所选择的主导教育理念,围绕课程、课堂、学习环境创设、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教与学动力的激发等战略重点展开规划,从而保证改革方向的明晰并一以贯之。反思当前我国不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尚犹如四川大学前校长谢和平所言,“当下,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多停留在实践层面,即如何去做;却鲜有人探讨理念层面,即为什么这样做”。四川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之所以能走在前列,一定程度上与该校对教育理念指导的重视有很大关系。
除教育理念的方向性指导之外,帝国理工学院充分利用最新学习理论、脑科学以及各学科教学研究成果指导方方面面的具体改革实践,为此还在大学层面与院系层面都配备专职教育学教授协调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而四川大学的非标准答案考试、全过程学业考评亦建立在相关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所有这些表明,切实发挥教育理论对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把脉、掌舵作用,按教育规律办事,是当前我国高校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首当其冲应关注或解决的问题。
(三)学校层面加强资源战略整合
对任何院校来说,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都是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从学校层面对资源等进行战略整合,或者说,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与沟通衔接,打破各二级单位的条块分割。帝国理工学院无论是课程重构、教学改革与支持,还是教育改革文化建设,都是大学在顶层加以统筹规划,对各类资源进行战略整合。在这过程中,大学层面的机构如数字化学习中心、在线学习平台、教育发展中心、职业发展服务中心等专业化服务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一二十年来,我国高校也在学校层面加强资源整合,比如,以图书馆建设为依托,实现图书资料与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整合;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在加强高校与外部合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的协同与整合等。但总体来说,在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过程中,在实现学校层面资源整合方面,我国高校尚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在课程的整合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除公共课以及少量建立在教师自愿开设基础上的校级选修课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外,其他诸如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基本上都是各院系自主决定与实施。也就是说,学校层面并没有对所有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与整合。显然,没有整合的课程基础,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之间在诸如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合作也就难以展开。
然而,不管院校的类型与层次如何,一流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各种核心素养。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以及欧盟等有关核心素养的指标与内涵结构的界定以及帝国理工学院的实践来看,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团队合作与表达沟通、信息筛选与应用、危机处理、形势分析、目标制定等是面向未来、处理未来一切不确定性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对大学来说,培养这些核心素养首先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资源整合的学习、体验环境。因此可以说,在学校层面实现资源整合是我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加强学校各服务部门的专业化建设
所谓专业化建设,就是提升各服务部门的教育反思意识、专业服务与资源整合能力。这也是提升学校层面资源战略整合能力的组织基础所在。以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处)为例,由于办学规模较大等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更多承担的是常规事务性的教学管理工作,能跳出繁杂的行政事务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反思及就全校教育资源整合开展创造性工作的似乎并不多。相反,不少时候教学管理部门甚至以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管理条例钳制教师开展创造性工作,比如规定课程的考核形式,硬性规定课程闭卷考试的题型与数量等。显然,诸如此类的硬性规定更多的是出于管理的需要,而较少考虑课程教师的专业自主、自律与创新性开展工作的需要。
教师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主体,教学管理部门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亦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我国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过程中,从学校层面来讲,应以教学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建设为抓手,带动一批服务部门的专业化建设,只有这样,一流本科建设中学校层面的资源整合才有组织、理念与技术保障。
(五)落实对大学教师教育教学尤其学科教学方法的培训
大学教学至少需要三方面的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普通教学论知识,学科教学论知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各高校的绝大多数专业对专职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达到博士层次,极少数人才紧缺专业也要求教师至少具有硕士学历。因此,高校教师在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无论高校还是教师个人,对高校教师在后两类知识方面的不断积累与提升是相对比较忽视的。虽然目前高校教师首先需经历岗前培训与考试,但一方面,这类培训时间短,后继衔接培训不够;另一方面,培训与考核的过程亦存在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
因此,在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过程中,我国高校应以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与理解,亦即提升教师普通教学论与学科教学论方面的知识。
同时,相比普通教学论知识而言,学科教学论知识对学科专业建制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尤显重要。为此,帝国理工学院在大学层面和院系部层面都安排专职教育学教授以全面协调包括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在内的改革的做法值得借鉴。
除此之外,在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听取各方意见,保证战略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亦应成为我国高校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路径选择。
当然,改革永远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帝国理工学院预计用5-10年的时间开展本轮新的教育改革。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制定院校战略规划也一定要有长远眼光,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正如有关研究指出的,提出建设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口号和目标,无论是国家战略层面还是院校发展目标的制定,都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规划和可操作的实施办法。(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