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前沿聚焦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作者 : ​彭安臣 廖麒豪
来源 : 世界教育信息
发布时间 : 2019-07-02
阅读次数 : 1303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创立于1855年,是瑞士的两所联邦理工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享有“欧洲大陆第一理工大学”的美誉,诞生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ETH能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影响力,其秘诀何在?笔者将从ETH本科教育课程角度出发,探讨其成功经验。

一、ETH本科教育概况

该校位于德语区苏黎世市区,来自80多个国家的1.8万名师生分布于16个系,教研领域涵盖建筑、工程学、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目前,该校拥有24个本科学位计划和8100名本科生,40个硕士学位计划和4300名硕士生,3500名博士生。

(一)使命与培养目标

ETH是专门从事高等学问和研究的机构。在教学、研究以及服务方面,ETH始终保持着世界公认的先进水平。在一种开放和不断变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其科学和科学活动的发展,坚持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有意识地使教学与研究活动满足人类、自然和社会的需要,使知识和技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并且能够使其有所发展。ETH坚持独立自主,充分认识自已对国家与公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责任。

ETH的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获得稳固的工科知识、实用技术及参与跨学科活动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的个人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因此,ETH的毕业生不仅是合格的专业人士,而且是对社会有责任感的成员。

(二)院系和专业设置

ETH 设有16个系(见表1)。每个系在财务、人事等方面有相对独立的权利,系下设研究所、实验室、教研室等,系及其下属单位可跨学校组成。全校2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土木工程:建筑和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地球数学工程和规划;工科科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材料学;自然科学和数学:数学/ 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化学工程、跨学科科学、制约科学、生物学、人体运动科学、健康科学与技术;面向系统的自然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农业/ 农业生态系统科学、食品科学;管理和社会科学:公共政策。


(三)学位制度

2000年以前,ETH人才培养分文凭专业学习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学位制度只有博士学位。学生进入ETH,经四年学习获毕业文凭后,可直接攻读本校的博士学位。文凭专业教育水平大致相当于英国的硕士学位水平。

该教育制度不同于我国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而是类似于德国的教育制度。近年来,为满足1999年29个欧洲国家教育部长签署的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条件,ETH正在进行学位制度的改革,构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教育体系。现在,ETH的本科学制为3年(硕士1.5~2 年、博士3~4 年),学习任务包括课程学习、实验和毕业设计。

(四)学期安排

ETH 一学年分秋季和春季两个学期,两学期之间分别有冬季考试学期(Session)和夏季考试学期。以2011-2012 学年为例,学期安排的顺序如下:秋季学期(2011 年第38~51 周)、冬季考试学期(2012 年第4~8 周)、春季学期(2012 年第8~23 周)、夏季考试学期(2012 年第32~36 周)。

(五)学分计算

ETH的学分按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来计算。ECTS 也被称为欧洲学分互认体系,是欧洲委员会研发和推行的比较成功的高等教育学分体系。欧洲各国有不同文化背景,学校之间的教育体制互不相同,每个学校的学分计算方法千差万别,因此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学分标准,为学分的互认、转换和累积提供平台。ECTS以传统全日制学生的课业负荷量(学习量)和学习时间为基础来估算学分。在ECTS中,60个学分为学生一个学年的学习量,对应学生的课业负荷量为1500~1800 个学时。因此,学生获得1 学分的课业负荷量是25~30个学时,它反映的是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在ECTS中,学习量包含了所有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学习时间不仅包括上课时间,也包括实习、研讨会、个人工作、实验室工作、在图书馆或家中进行的自学、考试或其他评估的时间。学校所有的教学安排都与学分挂钩。

二、ETH 本科课程体系

(一)课程结构

ETH的学士学位学分要求是180学分,学制为3年(6个学期)。课程划分为三个类别:学科基础类课程、涵盖科学和技术科学类课程、人文与社会科学和数学课程。第一学年,学生需完成一般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专业基础理论,年末参加一次综合考试。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传授其专业的方法,并使其在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受到基础训练。第二、三学年,学生需完成专业课程、选修课程、项目、学士论文,以及人文、社会和政治科学课程,每学期都需参加考试。此外,还需完成约6个月的工作经验培训,以及个人书面论文和项目介绍。该安排期望在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增加科目的深度,让其受到专业训练。

在学士计划基础之上,学生可以通过巩固他们的知识获取同一专业的硕士学位,即连续硕士计划(见图1)。


(二)课程类型和教学方式

ETH的课程类型多样,不同课程用相应的字母表示(见表2)。


ETH的教学方式由课堂讲授、课堂练习、研讨班、实验等9种类型组成,并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见表3)。比如,“2V+3U”表示每周2小时课堂讲授、3小时练习。


(三)以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方向)为例

ETH计算机科学本科有三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方向(Major in Computer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科学方向(Majorin Computational Science)和理论计算机科学方向(Major in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如想获得学位,需完成180学分。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一般基础科目:数学、数字技术、物理学;基础计算机科学:编程、算法、计算机构建、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专业方图1学士计划课程结构图向:计算机和软件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科学;参加研讨班,完成本科论文。

第一学年,主要是数学和自然科学以及系统规划和基础性概念(数据结构、算法和并行编程)的基础教学。这一年所有课程都是必修课。

第二学年,讲授计算机科学专业核心领域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学生需熟悉计算机和软件系统,以及理论计算机科学和计算科学的核心领域。这是所有学生的必修领域的入门课程。

第三学年,学生在所选专业领域加深知识,最后以本科论文结束本科学位计划,为硕士学位计划建立基础。学生既可以在某一方面深入学习,也可以了解若干领域而自由组合课程(见表4)。

三、EHT本科课程特点

ETH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直接进入专业学习,第一年学习一般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第二年学习专业领域不可或缺的知识,第三年是专业化阶段——学习该专业的不同方向的核心和选修课程,此外还要参加研讨班,完成学位论文。

(一)通过专业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

从世界范围来看,通识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北美型”和“欧洲型”。前者指学校通过设计一类“全校统一性公共课程”(如MIT的核心课程),即在主修课程之外增加文理渗透的基础性课程,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后者指不额外增加“全校统一性公共课程”,而是通过丰富主修课程的内容、内涵和课程教学方法等方式,来实现通识教育理念。事实上,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是实现课程理念的主要载体,其性质直接与通识教育理念的实现息息相关。ETH力图通过第二种途径来实现通识教育理念。

ETH虽然没有明确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如注重联合专业的设置,注重导师辅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一门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讲授,在正规课程外安排演讲、课堂练习、研讨班、专题座谈、实习等形式的教学,注重可迁移技能的培养等,这些都有利于广义通识教育的实现。

(二)课程数量少而精,综合化程度高

相较美国工科大学,ETH本科课程数量较少,主修学科深度较大,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若干课程构成,且课程大多根据专业需要设置,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比重很小。第一、二学年主要是专业基础教育,大多为基础必修课;第三学年则是专业教育和实习,选修课居多。第6学期安排的本科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在整个教育计划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且一般要求半年内完成。学生通过主修、辅修、选修、研讨班、专题座谈来实现自主学习。

针对当前大学教育中的分科过细、专业过窄导致课程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弊端,ETH重视课程的综合化。ETH的综合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材,一般是围绕一个社会现实问题,综合有关学科知识,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比如,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都围绕工业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开设大量的研讨班和专题座谈会课程。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测量、实践、实习、实验等活动学会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不仅有课堂讲授形式,还通常结合课堂练习、实验、实习等教学方式来完成,并大量开设研讨班、实习项目、实验课等。此外,本科论文也是体现上述思想的重要形式。课程的综合不考虑学科领域的界限,而是围绕教育者和学生共同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和事件来组织,这符合人的整体认知特点和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走势,有利于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以学生职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应用性与实际可操作性强

区别于学问中心课程构建模式,ETH针对学生的职业需要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紧紧围绕学习者的实践经验和实践需求,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这有利于学生了解产业需求,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并充分锻炼实践能力。以计算机科学专业为例,其中必修专业课程中有信息系统、软件构造与工程等课程,课程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理论主要围绕其职业中的应用展开。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掌握自己感兴趣且和未来职业需要相关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由于重视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课程的内容也尽量紧密结合行业发展中最新出现的问题。例如,计算机专业根据软件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及时推出诸如软件构造与工程、数学出版、实践案件研究、软件工程实践、科学可视化研讨班、数据管理系统热门主题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发展不断更新一些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内容。

(四)课程设置针对性强,重视实践技能和个人发展

其一,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课程内容细致具体,绝大多数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因此,课程比较细致具体地涵盖了几乎本专业范围内职业发展需要的所有主要问题,同时兼顾课程的开放性和跨学科性,使学生有一个接受新知识的开放心态。比如,数学专业必修课程就涉及到物理、化学、统计、计算机等知识领域。其二,重视实践技能教育,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所学紧紧围绕其职业需要。因此,在实践技能训练上,学生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其三,设置了辅助学生未来自我实现的个人发展课程。比如,数学专业设了9个系列的选修课和200余门人文、社会和政治科学必选课程。

四、小结

不容否认,当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改革更多向美国模式“取经”。然而,欧洲国家的本科教育,无论过去还是当前,都与美国模式有明显不同。但是,这种不同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在当前中国更多借鉴美国模式的背景下,有必要把眼光放向欧洲国家,广泛借鉴世界不同模式的本科教育经验,以博采众长。通过研究ETH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和相关制度设计,可以为我国本科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启示。ETH本科教育核心特点是:通识教育并不一定要在专业课程之外另设“通识课程”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来实现;在设置宽口径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坚持“适性发展”“跨域性”学习,打破狭隘的专业限制,使学生在本学科“专门教育”之外,能保持开放的心灵,结合未来职业生涯多元发展;欧洲国家本科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并掌握关键技术,受到产业界的普遍欢迎。(作者单位:彭安臣,国防科技大学训练部军事教育和教学评估研究室;廖麒豪,海军工程大学军事教育和教学评估研究室)

责任编辑 : 范卫波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