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社会将是一个高智能化的社会。信息化水平是衡量高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生长点。高校教师必然要适应信息化教学发展需要,因此,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迫在眉睫。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对于教师自我全面发展和学校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一、“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胜任力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正在向各个领域延伸,其中“互联网+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高校的现代化水平与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条件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硬件和软件还没有实现同步发展,尤其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主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不高,一些教师还处在信息化教学的边缘地带。这对高校教学的实效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教师未来的发展也是挑战。因此,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问题已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背景是指依托移动通信和数字智能等网络新型应用技术,以互联网、计算机和其他移动设施为基础,将互联网中的各种创新要素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与重构,向受众提供各种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将互联网中的创新要素、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与高等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在推动技术进步、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等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对高等教育进行重构,形成以互联网为主要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要素的教育教学新常态。在这一新常态引领下,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利用网络技术对课程要素进行深度解构,充分使用虚拟网络交流平台,创建可以支撑信息获取、资源共享、情境创设、多方交互、即时反馈的教学环境,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反馈,打破时空界限,充分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在创新、整合、互通、共享的理念下,微课、慕课等课程形式,翻转课堂、移动课堂、互动课堂等教学模式异军突起,这种升级版的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生长点。
“互联网+”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提出新的要求。“胜任力”概念的创始人戴维·麦克里兰认为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能力,并指出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是这种胜任能力。“胜任力”是能将在工作中高绩效与低绩效进行区分的一个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可见,“胜任力”区别于一般的“能力”,与优秀、成功、卓越息息相关,是否具有胜任力决定着一个人最终成为一名卓越者或是平庸者。所以,教师的胜任力是只有优秀教师才具备的一种与优质的职业素养息息相关的能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胜任力,主要指教师个体特有的将各种智能应用、创新科技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成功教学、培养卓越学生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所凭借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和实施策略的能力。
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的驱动因素
(一)信息化社会发展为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提供时代驱动力
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将“互联网+”提出以来,互联网迅速成为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信息技术已经悄然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正在发生着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正在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战略,为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提供了巨大的时代驱动力。科技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而教育复兴是基础的基础,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2.0 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基本内涵,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主要标准和核心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并且明确提出要利用好网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教育领域吹响新时代的号角。2018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形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高校教师也应主动求新求变求进步,全身心投入到信息化教学中,积极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
(二)教师的特殊身份为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提供使命驱动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身份决定着教师的核心使命是教书育人。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好的教育必然通过心灵的引导与精神的激励把学生引向卓越与高贵,这是职业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新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深入,面对各种呈爆炸式传播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面对已然成为网络时代“原住民”的大学生,高校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垄断者,而更像是一个信息库的大管家。传统的师生关系由“教师要学生”的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这种解构与重建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该勇敢应对挑战,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努力完善道德人格、知识体系和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融会贯通,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卓越的信息化教学胜任力,把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势与新型教育教学方式的长处相结合,高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成为一名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要求、具有高超信息化教学胜任力的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
(三)对生民品质的追求为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提供需求驱动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人生实践活动内在驱动力的最高层次,任何一个对生命品质有所追求的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关注自身的心灵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不断突破和提高,从而获得深层次的幸福感。“互联网+”背景下,人类的知识构架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无论是知识传承方式、教学场景的切换,还是教师对知识的话语权与掌控权的式微,都对高校教师的生命品质提出了挑战。能否凭借专业化的教育思维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成为判定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劣的重要指标。在信息海洋的时代,教育资源越是得到扩充与丰富,教师就越需要发挥其主体意识,成为信息时代教学中的引领者。信息化教学可以增加教师职业的技术含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增强高校教师自我实现的幸福感。教学是一件光荣的工作,教学也可以是一项优美的工作,只要你足够热爱它。这份热爱是一种人从心底发出的最强大的自我驱动力。高校教师若想在职业生活中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导权,在师生交流时满足自我实现的至高需求,就必须不断更新和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胜任力。
三、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的具体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需从外部支持路径和内部自主提升路径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三位一体”的合力。
(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政策和制度保障
1.为高校信息化教学构建完善高效的组织管理体制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提出,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目标,要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也应该随之发展完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的可持续性发展,较多地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国家层面的组织管理体制。就社会大环境而言,对教育领域的组织管理体制若没有自上而下的引领与支持,那么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就会放缓,难以适应和满足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只有在宏观设计和顶层规划层面加大对该领域的规划设计和资金投入,并对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发展资金的分配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提供自上而下的推动力量,为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2.为高校信息化教学搭建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
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无论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还是生成性网络教学平台的创设,都需要权威优质的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把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作为重要内容,体现了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工程就是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一种资源共建共享的扶智攻坚工程,这样不仅能避免高校因各自为政、重组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而且能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汇聚成熟的教学智慧,在共建共享中促进信息化教学胜任能力的统一提升。这种方式可以打破优质资源孤岛化的现状,组织教学名师进行资源开发,开设优质共享的在线课堂,创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但工程巨大,只有通过国家层面进行组织协同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要求高校教师能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进行交叉整合,有了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更好地洞悉专业学科的发展走向,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脉搏,学习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二)高校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支撑
1.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的硬件平台
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在资金和技术层面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硬件设施的配套安装,只有从高校层面加以贯彻才可能实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化教育改革必须要有便捷开放的网络环境和优质可靠的智慧教室等作为硬件支撑。而且教学终端、学习终端等网络资源的运用,也需要有信息化实地操作基地和多媒体信息设备来加以承载,这些都是高校教师发挥信息化教学胜任力的基本前提。信息化校园是高等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方向,高校应结合本校办学规模、专业特色和学校的发展规划等,加快完善多媒体教室、智能录播室、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虚拟仿真系统等硬件环境,积极主动地构建稳定便捷、内容丰富的支撑信息化教学的硬件平台,把宽带网络、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和存储空间等最基本的信息化教学得以实施的要件备齐,将校园打造成集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学堂,来保证大多数教师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信息化教学胜任力的提升中。
2.为教师搭建信息化教学的进修阶梯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软件和技术都面临着升级完善、各类教学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利用都面临着更新进化、各年段学生知识存储面临着换代升级的紧迫要求,高校有责任为教师搭建信息化教学的进修阶梯,为高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提供必要支持。高校应该及时更新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组建信息化教学的服务团队,实现系统互联和数据互通,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的提升。几年来,我国已建成了拥有一大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门户网站,这些网络资源可以成为高校教师进修学习的第一手素材,无论是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都需要高校根据教师发展水平的层次组织多样化的培训。高校应该为教师的培训建立长效机制,鼓励他们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如专家分享成功经验、名师展示教学成果、视频图片处理运用、信息化软件使用开发等培训课程。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技能的培训,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获得提升的重要保障。
3.为教师组建信息化教学科研团队
信息化教学需要调动新资源、新技术、新手段与传统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只有通过组建优势互补、高效配合的强大互助的教师科研团队,促进教研结合,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助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才可能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因为无论教学案例的甄别使用、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智能软件的技术支持、线上线下的互为补充、教学重点的攻坚克难等许多问题,都需要一个精诚团结、术业专攻的教师科研团队共同应对。整个团队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可以形成一种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动态生长的良性互动。
4.为教师构建信息化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的评价体系还是比较倾向于科研指标,而对教学的重视程度相对式微。但在信息化教学的浪潮中,高校需要配套一份鞭策与激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考核细则和评价方案。它有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关注,甚至能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的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校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提升办学层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义务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胜任力列入教师的学期考核与职称晋级的考核体系中,引进合理的竞争模式,形成规范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如荣誉激励和经费支持倾向于开展信息化教学尝试与努力的教师,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和教改科研奖励等方面以制度的形式加以保障,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主动大胆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关注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的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效果。对于那些能够推动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开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加大经费支持的力度,进而推动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开展。
(三)教师自我加强各项能力的锤炼与提升
1.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处理胜任力
教育信息化2.0 时代,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全覆盖,信息资源内容的丰富性、获取的便利性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如此便捷地获取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自然有益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胜任力。但是信息时代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信息的泛滥成灾,当良莠不齐、真假参半的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信息超载的恐慌。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对信息甄别的困惑、筛选的困扰和利用的困境等现实问题也接踵而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信息化教学资源处理的胜任力,因为无论是检索、发现时的获取信息,还是辨析、借鉴时的应用信息,都需要教师立足于自己专业知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精细化处理,既要明确自己需要的信息,又要善于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编辑,糅合自己独特的思考感悟,最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方式展示、发布,运用到教学实践的交流和讨论之中,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资源处理的胜任力。
2.加强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胜任力
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普遍使用PPT、视频、腾讯、微信等传统的技术手段,很多教师能够将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娴熟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不过这样远远不够。信息技术的变革促使高校教师进行角色转型,不但要成为专业知识的建构者、信息资源的筛选者,还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开发者和应用者。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媒介和信息技术去获取和调动各种学习资源,比如视频声音、编辑录制的技术、图像文字的处理加工技术、动画制作后期处理的技术、交互式课件制作编辑技术等一系列智能软件,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除了开发和使用新技术应用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借助问卷网、问卷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课堂上即时编辑上传问卷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课堂上的在线交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软件、新技术,高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真学真会,真正提升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胜任力,为职业发展增添源源不竭之动力。
3.加强信息化教学课堂掌控胜任力
不管信息化教学的科技手段多么发达,数字功能多么强大,高校教师永远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大军的主力。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而言,高校教师需成为学习主体及其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与促进者曰对教师研修而言,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课堂已从教师单向的引领逐渐转为互动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结合新技术,探索新理念,创立新模式,才是教师立身于“互联网+”时代的法宝。教师要发挥创造力和胜任力去设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的方案、开发出互动式教学的软件、利用网络平台预留的作业、线下对学生进行即时高效的评价等,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胜任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理性、适度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能亦步亦趋成了邯郸学步。教师要明白教学胜任力都是在教学实践中打磨出来的,只有对教学目的有清晰全面的把握,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加深学生个性和学情的分析,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信息化教学环节,才能有效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