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校 “双一流”建设相关的任何新动静,都是高教界关注的话题。
日前,教育部在沪举行 “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会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八所高校校长就推进 “双一流”建设的经验作了交流发言。
“双一流”建设如何在下一阶段提速、增效?此次的会议名为 “推进”,实际也是名校们 “晒内功” “亮肌肉”的平台,信息量很大。
“双一流”大学建设,从根本上讲,是大学能力建设。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国的大学如何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会上,北大和清华两位掌门人在发言中都不约而同提到一个关键词:学科交叉。
临床医学将成为北大重要的学科增长点
林建华 (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通过不断调整学科布局和组织架构,建设新体制研究机构,布局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等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育人工智能等新的科学增长点,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跨学科环境。未来,临床医学将成为北大重要的学科增长点。
学校通过改革人、财、物资源配置体系,建立发展规模与学科调整联动机制,建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院系全额预算制,充分调动院系和教师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将最好的资源和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
聚焦“卡脖子”技术,清华将组建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邱勇 (清华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以促进学科交叉、前沿科学部署、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学校先后成立了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研究中心,以及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清华主动请缨,发挥学科优势和项目攻关传统,将推进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建设,瞄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 “卡脖子”问题,发起集中攻关。
尽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少高校结合 “双一流”建设,围绕培养高精尖急缺人才,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政治过硬、行业急需、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等开启全新探索。
为国家培养 “可靠顶用”的创新型人才
姚郁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学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 “可靠顶用”的创新型人才,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学校坚持以国家战略、学术前沿为导向,组织落实“十大军品”和“十大民品”科研任务。
比如,支撑“辽宁”舰的设计,承担新一代核潜艇研制,无人潜航器系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实施“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计划,抓住人才培养的“灵魂”
吕建 (南京大学校长)
课程是本科人才培养的灵魂,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南京大学重点实施“十百千”优质课程建设计划:建设十门量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示范性精品课程、百门量级具有国内重要影响的精品教改新型课程和精品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千门量级体现南京大学先进教学水平的课程,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课程群。
学校在不断推动教学体系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的基础上,构建风格一致、有机融合、模式咬合的本硕博一体化教学体系。
以系统化思路整合各类人才计划,推动人才工作向高端提升
吴朝晖 (浙江大学校长)
浙江大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将优秀人才汇聚到“双一流”建设上来。
学校实施学术大师汇聚计划、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引育计划,建立求是讲席教授、求是特聘学者制度,试行教师长聘制,引进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尖学者和优秀青年人才。2017年以来,学校新增两院院士4人、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120余人、全职引进图灵奖得主1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放权+激活+奖惩,以规范的制度保障学术生产力
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为推动“双一流”建设出成果、见实效,学校推进改革激发生产力。
一是“放权”,通过健全“双一流”议事决策机制,发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在 “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
二是“激活”,率先推出“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受聘者在学校原有薪酬基础上享受特殊津贴,使占教师队伍30%左右的优秀群体得到重点支持。
三是“奖惩”,建立资金分配与绩效挂钩机制,推动建立一流学科“有进有出”,引导专项支持“能多能少”动态奖惩机制,以规范的制度保障学术生产力。
在“双一流”建设推进过程中,如何做到学科有特色、学术有特点、学者有特征、学生有特质?一些高校开启了率先探索。
把特色体现在学校目标定位上
林文勋 (云南大学校长)
把握“跟踪融入世界科技前沿”与“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两个着力点,云南大学对发展目标做了新的定位:
力求实现“一个突破”,即民族学学科引领世界民族研究的发展,为全球的民族治理和民族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
保持“两个第一”,即生态学、政治学学科保持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建设“两个中心”,即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和天文学科学中心;
打造“一个体系”,即新工科学科体系,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建世界一流大学
严纯华 (兰州大学校长)
兰州大学重点建设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四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地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力学、民族学、敦煌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其中,生态学围绕生物多样性保育、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开展研究,积极参与三江源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了亚洲唯一进入营养物研究网络(NutNet)的生态学野外台站,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