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髙等师范学校是法国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高等学府,学校建立于1795年,经过200余年的发展,巴黎高师不但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更在杰出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包括11位诺贝尔奖得主和6位菲尔兹奖得主,在人文领域,更以培养出罗曼·罗兰、皮埃尔·布迪厄、米歇尔·福柯、萨特等在西方思想文化界有着非凡建树的巨擘们而享誉世界。
一、注重通才教育和自由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巴黎髙等师范学校作为集科研与文教于一体的公立机构,其宗旨是为科学研究、教育系统和国家行政单位、企事业机构培养人才,在学科设置上文理兼备,主要包括数学、化学、天文、地理、哲学、文学、历史、考古等学科,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和通才的培养。校长加伯利埃尔·于杰认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理念就是提倡和建立基于个人自由选择基础之上的,多学科式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学校的任务是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一般的学校,学生们没有选择。在高师,学生们可以自由学习和发展。学校重视营造学科交叉的学术氛围,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接触频繁,跨学科的研讨会题材丰富,数量众多。”
二、强调博专结合的专业设置模式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一个培养老师的学校发展成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秘块就是,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时刻都保持创造性,而博专结合的专业设置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在专业设置时间上,学生一般在第三学年进行专业分流,学生在分流前可广泛选修课程来开阔知识与眼界,并有更多的机会发掘自己的兴趣与潜能,学生们在自由发展的气氛中可按各人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在专业设置空间上,巴黎高师的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如果觉得不适合,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后可以自由更改专业。在专业设置口径和方向上,为了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界线,巴黎高师构建了3个多学科培养平台,即认识论学科平台,环境学科平台,科学历史和哲学平台,成功整合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
并且,在强调“博”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专”。学校强调不希望多学科培养平台的学生因开放性而牺牲掉专业性。巴黎高师主张一种“主修”和“副修”模式的培养方式,提倡在这3个多学科领域之一学习的学生也同样热心于在一个传统的学科专业里学习。
三、促进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方式
巴黎髙师极为注重构建跨学科的课程结构。无论是传统学科还是新兴学科,巴黎高师绝不墨守成规固守传统的学科界限。例如随着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巴黎高师注意将其与传统的考古学专业和数学专业的课程相结合,不仅使学科之间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还成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摇篮。
另外,巴黎高师还专门构建多学科课程平台,例如其认识论学科平台的课程结构就整合了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环境学科平台的课程则涉及地球、大气、海洋物理、数学、地质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在课程内容上,如科学历史及哲学平台课程的范围,涉及古代科学、科学社会学、工业科学,利用巴黎丰富的专家资源,成为国际上引人注目的人才荟萃之地。再如艺术史课程,这门课通过面相学、自然科学的图解以及早己成为科学成果的各种素描和草图,乃至在科学著作里运用插图和图表的方式勇敢探索科学的领域,使这门课的开设颇受听众的欢迎。
四、践行尊重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
巴黎高师的教学管理模式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目的就是千方百计提髙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为了促进跨学科教学,巴黎高师给予学生和教师极大的教学自主权。例如鼓励学生去其他大学注册学习并承认学分,同时学校也大力吸引世界一流学者前来开课,很多学院的课程甚至有超过一半是外校教授开设。很多不同学科的教师常常自由结合组成研究小组,在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或取得研究进展后,就立刻可以在全校组织讲座并开设研讨课,例如随着认知学的快速发展,学校立刻就将认知学与生物、数学、语言文学等学科结合,组成认知学协调研究组,并开出了认知学跨学科研讨课。在这些小组的带领下,巴黎髙师的课程教学总是处在各学科的前沿。
五、蕴育特色鲜明的隐性课程形式
巴黎高师之所以精英云集、大师辈出,还与其自建校开始就形成的特殊的精神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而这一精神文化传统也是巴黎高师隐性课程的重要形式。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成立的巴黎高师,其重要使命就是推动公民教育和启蒙运动,促迸法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和解放,因此,其诞生时所肩负的文明开化和建国君民的理想,确立了巴黎高师在法国高等教育乃至法国社会中的崇髙地位,其神圣的使命吸引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赋予了他们一份超然和高傲的气质,形成了其他专业大学校所不具备的精神和理想。这一精神气质的薪火相传,使得高师一直挺立于法兰西思想的前沿。
毕业于巴黎高师的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季洛杜曾指出:巴黎高师培养的是精神贵族,“高师精神”是巴黎高师区别于其他任何一所优秀大学最本质的东西。他把这种精神比作送给每名学生的“终身的制服”,高师精神激励学生在最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自由自在地发展,它允许学生一时的稚拙,但决不降低要求和标准,学生们在大师的目光注视下,过着一种富有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