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是西方大学中最知名和最古老大学之一,这所享有八百余年历史的大学,虽然经历起伏与曲折,但在保守与革新中,在继承中古大学传统与弘扬现代大学使命上找到了平衡点,迅速成为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一流大学之一。作为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代表者,牛津大学在世界髙等教育史上向来以重视本科教学而闻名,教育质量有目共睹,迄今培养了47位诺贝尔奖得主、6位国王、26位英国首相,以及大批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企业家等。
一、突出全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
自由教育理念是牛津大学人才培养传统形成的思想根源,出身牛津大学并在现代大学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纽曼,是对牛津培养理念的最好检释者。他指出,自由教育追求的是心智、理智的完善和提升,是要形成自由、客观、公正和智慧为特征的终生思维习惯。接受过自由教育的人拥有至善至美的理智,不会被任何知识或技艺所限制和束缚,相反,他们是知识的主人和有教养的绅士,即便不能一蹴而就地从事具体职业,他们的理智也会引导他们可以很快的掌握任何技艺。纽曼所提出的“大学应该培养有教养的绅士”这一教育理念,是牛津大学坚持自由教育历史传统所形成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反映,在牛津大学教育史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历来为牛津大学所排斥,教育的外在功利目的也一贯不被看重,学校认为自身的职责是博雅教育而非纯粹的职业训练,牛津所要培养的人,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学问与教养上,牛津始终将教养置于学问之前,强调学生首先应该是有教养的人,其次才是有学问的人,重视学生人性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牛津大学前副校长沃尔特莫伯利爵士指出,“牛津的主要目标一直是为培养全人而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不仅着眼于未来的职业,而更着眼于整个生活”。
二、促进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方式
牛津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所涵盖的学科种类十分广泛,因此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数量和门类都极为丰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课程类型和课程形式,并通过课群的合理设置,有效的促进了学科交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课程体系。
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入学申请时,就需要确定自己的课群(相当于我国的“专业”)。牛津大学本科生教育的课群现有50种。每类课群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或四年。50种课群中现有26个课群是合并几种学科而成的,称为综合性课群,这是牛津大学针对现代科学发展的高度综合化趋势,在课程设置上促进学科交叉的有力举措。
总体来看,牛津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程、必修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3部分组成。基础课程是本科阶段必修的科目;核心课程,也即专业基础课程,是本科阶段专业必修的科目;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重在实践应用提高专业能力,并且体现科学技术最新的发展趋势。
牛津大学立足于为本科生打下广博的知识基础,本科生基础知识课程与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多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以便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后两年以专业选修课及跨学科课程为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为学生从事实际工作及继续深造奠定良好基础。基础课程是牛津大学本科生第一学年开设的主要课程,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本科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深入学习新知识和新科学技术打好理论基础。以牛津大学哲学系颇受欢迎的哲学、政治与经济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第一学年集中开设,并且哲学、政治和经济3个学科并重,注意课程纵向、横向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本科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并且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学生可以选择3个学科齐头并进或者集中学习其中两个学科,无论怎样选择,都必须修完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加起来必须达到8门,三个学科并进者学习三个领域的5门核心课程和3门选修课;选择其中两个学科者,则学习两个学科领域的4门核心课程,外加这两个领域的4门选修课。
综合性课群是牛津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中的一大亮点,一个综合性课群该综合哪些学科,以及如何安排少而精的课程来达到学科综合交叉的目的,牛津的综合性课群在设计上自有其独到之处。例如牛津大学的哲学系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哲学机构,在本科阶段却没有单独的哲学专业学位,所有包括哲学的本科专业都以综合性课群的方式设置,包括哲学在内的综合性课群有数学和哲学,哲学和现代语言,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哲学和神学,物理学和哲学,心理学、哲学和生理学。这一做法有利于发挥哲学对其他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价值,促进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又能避免单纯的本科哲学专业在就业上出现的不利因素。
三、构建因材施教的教学制度体系
作为牛津大学最耀眼的标签和久负盛名的教学传统,导师制在牛津大学的教学制度体系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是其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育质量的关键。此外,牛津大学的学年制度也为本科生提供了较为自由的学习空间。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规范成熟的理念和操作管理规程。在理念上,导师制要求导师进行大量的直接教学,而不是仅仅提供辅助性的咨询和指导,导师的教学是真正的个别教学,目的在于实现因材施教,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个性和创新思维。
在操作上,牛津大学的新生到所属学院报到注册后,学院就会为他安排一位导师,如果学生心目中有心仪的导师,学院也会给与统筹安排。导师要负责制定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计划,并承担大部分课程内容的讲授。导师教学一个星期至少进行一次,通常是一到两个学生一起,向导师展示并讨论他们已完成的学习和研究内容,导师要点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并释疑答惑,然后还要提出进一步学习研究的主题。
导师课论文是导师教学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学生课前两手空空毫无准备地去接受导师教学是不被认可的,导师课论文是每次课前学生必须认真准备的,也是导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次课前,导师通常会就教学的内容提出导师课论文的题目,学生必须提前搜集资料,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写成论文,上课前要将论文交给导师,以便导师提前阅读并作出批注,课上师生间要就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充分的讨论。导师课论文一般要求必须有独立见解和充分论证,仅仅罗列堆集信息的做法是达不到要求的。每周一次的论文和导师教学,无疑会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领域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质疑问难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牛津的导师制深深植根于学院制度中,学院制为实施导师制奠定了坚实基础。牛津大学由39所学院和学堂组成,这些学院都是自治的法人团体,各学院有不同的传统和优势。“大学的教学方法是教授式的,而学院的教学方法是导师式的。大学为传授知识而存在,而学院的职能在于发展品格。”每一所学院就像一所小型的综合性大学,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形成了砥砺学问、启迪智慧的紧密团体。
此外,当欧美许多大学轰轰烈烈地推行学分制、还学生以学习自由的时候,以牛津剑桥为首的英国老牌大学仍然坚持学年制,并且,通过将学年制与其他一系列制度和举措相结合,牛津同样为学生创造了独特的学习自由。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牛津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与导师自由交流思想、自由探讨学术的优越学习环境,在与导师的密切互动中,习得导师的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和人格魅力,养成受益一生的理性和智慧惯习。这样的学习自由为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是牛津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本科生正常的学制是3年9个学期,每学年的3个学期上课共24周,假期时间比上课时间还要长。虽然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学生在假期要吸收、消化丰富的课程内容,课后必须在相对较长的自由支配时间内,大量地阅读、做调查、写论文,坚持自学。
四、鼓励交流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牛津大学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强调本科生个体思想的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本科生可以参加的讲座和研讨会也非常多,在理科中还有别具一格的实验室会议。这些教学形式非常注重本科生的学习参与性,且实践性强,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但最能代表牛津研究性教学的无疑还是导师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牛津的导师教学形式强调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这是传统导师教学的主要特征,即便现在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有的导师会同时指导3到4名学生,但导师教学的形式和效果仍然得到较好的保留。导师教学使得师生在近距离的密切交流互动中更加了解彼此,对导师来说,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兴趣意愿进行教学成为可能,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成为现实。这种教学形式给与了师生任何一方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对学生来说,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凸显,因为导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播者,而是批判性的指导者,导师教学是建立在师生互动和师生合作基础之上的。导师辅导课在每一个牛津大学本科生的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式看似随意,但其实质上是一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性教学,在这种接近于一对一的互动中,导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导师面前,学生没有任何机会隐藏自己的不足,通过在导师指导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会屈服于任何标准答案和学术权威,导师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考察学生在面对质疑时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种师生间的质疑问难,有力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如现任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所言,导师制所赋予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牛津大学教育的价值。
五、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牛津大学由“中央大学”与39个学院组成的“联邦制”治理结构,决定了其教学管理模式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牛津的39个学院拥有极大的学术自治权,每一所学院都像是独立运作的小型大学,但为了维护大学的整体性,并且对学院之间的冲突进行协调,在大学一级还设立了大学评议会作为教学管理的首脑机构,其下辖的教育政策与标准委员会是维持和保障牛津学术质量的重要机构,它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和标准,监督入学程序,督导教学和课程实施,组织教学评估以及协调学院之间的关系等。
牛津大学共有个150学系,系是教学单位,由大学的4个学部直接管理。这种模式是,大学管4个学部,4个学部管个150学系,大学基本不管学院。事实上,由系组织的讲课并不构成牛津大学本科生学习生涯的中心,讲课要依赖由学院负责开展的辅导作为强大的支撑。在牛津大学,系的学术人员同时也是某个学院的成员,他们在系里做研究和负责讲课,同时担任学院的导师。
牛津大学这种大学院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从学校全局上看,有利于打破校内教育资源配置的条块分割,从而有利于从全校的范围内来调配和利用教育资源,来实现校内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经过长期的改革探索,大学和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分工合作、权责明确的格局。大学的职责是:督导各学院的教学和课程实施,提供部分课堂教学,组织丰富的讲座和研讨会,提供先进的图书馆、实验室、文体设施等教学资源,组织考试并授予学位。而学院的职责是:选拔学生,负责导师制教学,组织研讨和文体活动,提供住宿、餐饮、图书馆、文体设施以及宗教服务等。
六、注重学习过程考查的教学评价方式
本科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是牛津大学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牛津大学对本科生学习的评估包括限时考试评估和课业评估。牛津的考试不多,但在参加最后考试以前要做大量的作业。一般首次考试在第一学年结束时进行,检查本科生一年来的学习状况,评估学生是否适合在牛津继续学习。如果学生在第一学年的考试中没有过关,征得学院同意,在第二学年开学时有一次补考的机会,若仍然通不过,那么该生就只能选择退学了。期末考试在最后学年结束时进行,学习中间大学没有组织考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享受充分的学习自由。以文科为例,文科本科生通常有两次考试:初试是在第一学年内举行,为了继续以后的课程必须通过,考试不与学位相关联。第二次考试(通常称为最后荣誉学科或毕业考试)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举行,毕业考试持续三个小时,还要求两个星期内完成几篇论文。对于一些学科,比如现代语言,有一个附加的口语测试。课业评估是牛津大学最具特色的学习成绩考核评估方式。课业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书面报告、实践记录、学位论文、口头陈述、拓展论文、课程作业和设计项目以及其它一些适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