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实施“党建+”五维赋能工程,坚持以“党建+育人”为核心、以“党建+科研”为主线、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以“党建+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党建+服务社会”为协同,促进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育人”为核心,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带团建,将党建活动与科研活动、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积极搭建“以党支部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学院党支部教师人人包干学生竞赛团队,通过科研项目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加实地调研、资料收集、数据处理与论文撰写等科研工作。学院与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聘任行业导师等方式为学生科研创新提供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方式,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形成“组织—理论—科研—创新”一体化的科研育人模式。近五年,学院学生发表期刊论文近450篇,其中《Nuture》子刊1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70余项、省级奖励近700项,1项目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600余名学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院校继续深造。学院团委被评为“山东省红旗团委”,1个团支部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TOP100”。
以“党建+科研”为主线,打造产学研新高地
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1236”科研工作管理体系,在项目申报、有组织科研等重点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严把政治关。成立由党政负责人、教工党支部书记等人员组成的科研工作小组,夯实党建责任,打通管理阻点,高效服务科研,激发教师科研攻关意识,浓厚科研氛围。实现科研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与高效管理,促进科研产出量多质优。近五年,学院教师在《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发表SSCI、SCI、CSSCI等高水平期刊论文近30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21部,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成果奖、淄博市社科优秀成果奖等30余项,立项国家级课题25项、省部级课题80项,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国家需求,积极资政建议,受市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11项,1项获中央正国级领导人肯定性批示。
以“党建+文化”为引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学院注重历史传承,强化精神价值引领,将学院积淀文化融入教职工大会、新教师入职仪式、老教师从教30年活动等各环节,形成“树正气,讲团结,创和谐,促发展”良好局面,浓厚学院文化氛围,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学院实行导师制,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推行“老带新”模式。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发挥教师主人翁精神,积极搭建“五个一”交流展示平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依托“管院下午茶”“青教座谈会”“餐叙面对面”等品牌活动,为师生排忧解难。学院建立了教师荣誉体系,定期开展管院先锋共产党员、“管理之星”系列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引领培育优良师风教风,服务学生学业发展。学院党委获评“淄博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学校干事创业好班子”。
以“党建+人才队伍”为基础,深化育人成效
学院党委聚焦“学科需求+系统管理+氛围营造+平台搭建”,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务模式,从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持续开拓创新。学院构建“党员模范引领+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实施科研模范党员与青年教师“一带一”等传帮带制度,实施青年博士进团队制度,形成“人人进团队,个个有成果”的良好氛围。学院实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党支部牵头组建微团队,用好“交研空间”阵地,定期举办管院“双讲堂”。近五年,学院引进的青年博士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人均至少获得省部级项目2项;1人获第十四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选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1人、省级重点人才工程5人、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4人,2人荣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获淄博市选树表扬教师。
以“党建+服务社会”为协同,促进业务深度融合
学院党委结合学院与学科发展实际,聚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协同创新,成立黄河流域数据智能与低碳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绿色低碳转型与新旧动能转换”等5支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加强有组织科研,积极服务区域可持续发展。学院立足“校城融合”战略,深挖资源与环境管理、数智科学与智能管理、财务会计与资本运营等学科领域优势资源,择优选聘“科技副总”,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学院承办数智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第十四届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青年论坛、“数智化绿色化”背景下工业工程产教融合发展论坛等学术会议10场,选派26名教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实现党建与业务能力双提升。
(学习强国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