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理工人物  教授访谈   
【教授访谈】董会忠:砥砺在心,笃行于微
——访我校“双百工程”二层次人才、管理学院董会忠教授
作者 : 邓坤
来源 : 新闻网
发布时间 : 2021-05-13
阅读次数 : 286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董会忠教授精益求精的治学理念,始终贯彻于科研教学之中。岁月虽清浅,时光亦潋滟,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的他,始终扎根基层调研,本着热忱,不断耕耘、不断收获。

  问:我们了解到您长期从事资源环境系统工程、能源经济、区域经济及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您能否从专业角度谈谈您所从事的研究?

答:资源环境系统工程与经济社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包含了许多环环相扣的子系统。实际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相互影响,需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例如,我申请到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就是关于黄河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环境复杂系统的耦合效应和调控机制研究,首先构建复杂系统模型,再从各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的关系入手,通过解释内部的耦合机理来解决复杂性问题。

  问:管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仅是理论研究,实际调研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答:我认为知行合一非常重要,理论是实践的基石。管理学科解决的是经济和社会问题,必须要踏踏实实的去研究,下至企业运营,上至国家政策,都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管理学作为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不断总结提炼,才能拿出经得起推敲的东西。

  问:今年我们国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您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评审专家,能否和我们介绍一下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立项体系对社会有何益处?

  答:国家社科基金主要面向的是国家的宏观政策、社会热点等民生问题,我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就是立足于困扰中国许久的雾霾问题,研究“2+26”城市的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路径与对策。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同国际组织合作,先后进行了四期淄博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径及对策的相关研究,在淄博地区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将其中具有普适性的有效治理方法,推广到全国,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乃至全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总而言之,国家社科基金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重大需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设立的。

  问:对于您自己主笔的资政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针对这一成就您有什么难忘的感想可以分享给我们的吗?

答:这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根据《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协议书》,2030年以前,世界范围内将完全禁用氯氟烃物质,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替代品,毕玉遂教授团队经过多年攻关,实现了技术的颠覆性突破,如果这项发明能付诸实践,每年将减排近20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环境效益巨大。2015年年底,在王学真教授指导下,我们从国际大环境入手,本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起草了一份高度凝练的资政建议报告,最终这份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获得了5.2亿元的专利转让费,成为全国之最,也是提高学校影响力的重大事件。运用学科优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获得如此大的社会反响,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是学校提供的大舞台让我们有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去挑战很多原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问:您兼任了山东省生态文明学会理事和中国能源与经济管理学会理事,在您看来,如何才能协调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双赢呢?

答:我认为当前经济发展的转型工作是重中之重。以前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型产业,注定是难以走远的,产业转型发展是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例如,淄博市目前着重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与此同时,大力抢滩新经济、拥抱新经济、进军新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远上有效的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问:在您的专业实践中,有没有什么事让您记忆深刻呢?

答:我们始终秉承打造精品的理念,对政府委托的项目全力以赴,同淄博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及各区县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能够拿出过硬的成果基础上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为淄博市政府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省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功策划了淄博市仅有的两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制定了淄博市的重点产品能耗定额,起草了相关区县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大量的专项规划。可以说,我们是校城融合的积极践行者。这些成果的取得,付出了我们团队成员大量的心血,每每回忆起来,都感到收获满满。

问:您教导过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学校直聘的副教授,还有的留校任职的辅导员。请问您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呢?

答:我从2014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在毕业的15名学生当中,有11名同学进入到知名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有人戏称我的研究生团队是“准博士训练营”,其他毕业的学生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对学生来说,我更多地起到一个领路人的角色,研究方向由我把关,学生之间“传、帮、带”,高标准严要求是我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快出成果的秘笈。我把他们视同自己的孩子,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不遗余力的去引导学生、支持学生,他们的成才之路也给了我很大鼓舞,这说明我们的培养模式是很成功的。教学相长,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一如既往的贯彻这些理念和做法,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道路上都有出彩的机会,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

  问:您能否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与经验,给大学生提一些建议呢?

答:我本人在企业工作十年之后,攻读了对外经贸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之后又继续攻读了西安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加上入职山东理工大学十年的教学科研生涯,都是我非常充实的人生经历,也是自己最大的价值实现。我想,青年学生要想成功,必须要有目标、有行动、有韧劲、敢拼搏。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持之以恒接续努力和奋斗,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能收获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教授简介】:董会忠,男,1968年生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能源经济、社会复杂系统建模等。现为国家社科基金结项评审专家、山东省自然基金评审专家、《环境科学与技术》审稿专家、淄博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专家、中国能源与经济管理分会理事、山东省生态文明学会理事、。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专项1项,主持并完成政府委托课题30余项,合同经费数百万元。先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笔撰写的资政建议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1件,获淄博市市委书记批示2件。现任教于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 邓坤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