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改革 狠抓落实
全面开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在山东理工大学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21年3月13日)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胡兴禹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三届“双代会”以来的工作
六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淄博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校党委、校行政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深入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真抓实干,着力抓好“首要工程”建设、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五有”人才培养、标志性成果培育、校地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各项工作全面起势,成为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成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特征逐渐显现,“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所设定的办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一)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大力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制定综合改革方案,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取消学院行政级别改革为突破,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学院权责,职能部门管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学院关键指标考核日益完善,院为实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更加自主,先后设立22个校级研究院,赋予其充分的学术事务自主权。以山东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调研出台关于经费管理、项目管理、成果转移转化等一批改革文件,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放权让利、优化管理,释放活力、激发动力。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五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基于岗位管理的“设岗聘任、晋升晋级、考核评价、分配激励、流转退出”五位一体工作思路,推行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教职工岗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三项改革,顺利完成岗位聘用期满考核及新一轮聘用,优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修订完成教师、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充分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推进,制定并修改学校章程,成立学校理事会,调整优化校级议事协调机构,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学院教授委员会职能,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使学校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一些工作创造了山东高等教育的奇迹”,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狠抓“首要工程”建设,建立“引育管服用留”闭环人才工作体系,着力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数量,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获评“2018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全职引进博士6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突破50%。引育国家级、省部级人才79人,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等外籍院士5人次。实施校内高层次人才“双百工程”,累计遴选支持173人。新增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各类博士后103人。创新工作举措,按照“就职理工,服务淄博”理念,加大人才工作校城融合力度,获得淄博市各类人才补贴8354.6万元、人才公寓64套,建立完善精准服务人才机制,协调解决其后顾之忧,为各类人才唱戏搭建舞台。
(三)“五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召开第七次、第八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主动对接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加强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4个。推进专业认证及评估工作,4个专业通过认证或接受专家进校现场考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3门,获省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励43项,3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合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荣获省级特等奖等省教学成果奖17项,入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4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93项。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被教育部评为试点工作优秀单位,向全国示范推广,获评全国高校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构建课程、活动、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打造三级孵化链,被评为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大红炉众创空间认定为省级创业示范平台,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省部级以上赛事中获得奖励7000余项。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成为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改革博士研究生选拔机制,建立研究生招生指标动态分配机制。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7门、专业学位案例库26门、联合培养基地6个;获省级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36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优秀成果奖54项。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获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43篇。在教育部论文抽检工作中,我校连续6年无“存在问题论文”。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被评为全国“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标杆院校”,入选首批国家级职教团队培训基地,成为教育部认定的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和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项成果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四)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3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3个学科入选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和培育项目,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十三五”文化艺术重点学科。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学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进入B类,3个学科被评为C类。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专项合格评估,所有34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均通过国家第一轮周期性合格评估。完善立项申报和培育服务机制,高层次项目立项和科研经费数大幅增长,获批国家级项目311项,科研经费到账10.57亿元。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取得新成绩,首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重大委托项目各1项,作为合作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教育部无氯氟聚氨酯泡沫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
(五)服务社会取得新进展。坚持“大米小米一起熬”的理念,与淄博市深入实施校城融合发展“九大工程”,省教育厅与淄博市签署共建山东理工大学备忘录,校市共建“一机制”“一空间”“六平台”,获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300余项,校城融合经费到位1.83亿元,与各级政府企业共建研究院等研发机构13个,完成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600余项。大力实施“一人双岗”计划,选聘240余名“科技副总”入驻企业。齐创大厦项目稳步推进,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42家,研发投入4200万元。智库职能不断提升,齐文化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公共科研平台服务取得新成效,作为全省唯一高校荣获山东省分析测试“创新券”试点先进单位称号。成果转移转化取得重大突破,毕玉遂团队研发的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获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5.2亿元,创全国最高纪录,1项专利获山东省专利特别奖,位居榜首。2017年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额位居全国高校榜首,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校校城融合发展经验被省审计厅以“呈阅件”形式呈报省主要领导同志,并获批示。
(六)办学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坚持开放办学,推进实施教育国际化“六项行动计划”,召开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建立校院两级国际化工作机制。拓展对外合作渠道,新增61所海外友好高校,总数量突破100所。加大境外师资引进力度,累计聘用语言外教28人;在奥地利设立第一家海外人才招聘站,长聘外籍和境外专业教师达到26人,获批省“外专双百计划”项目3个,4名外国专家分别入选省级、国家级人才工程,6名外国专家获得“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等荣誉称号。新增国际科研合作平台13个,举办国际学术会议6场,学生出国学习交流1500余人,新增海外学习研修经历教师298人。推进“留学稷下行动计划”,独立设置国际教育学院,形成了从语言进修生到学士、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完整的留学生培养体系。稳步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接受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现场考察。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等项目,每年招收国际学生600余人,在校生达1000余人。
(七)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坚持以生为本,创新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入学前教育+入学教育+升级教育+毕业教育”全程教育体系,网络育人提质增效,国防教育成为新亮点,班级和学风建设持续推进,资助精准化不断提高,公寓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大学生事务中心功能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日益完善。改革学院学生工作评价办法,辅导员“导演”“导师”能力不断提升,2人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8人次获评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或十佳(优秀)辅导员,9人次获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及国家级奖项。深化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改革,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基层团组织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成绩突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逐步深化,科技文化艺术节、稷下大讲堂、稷下艺韵等品牌活动影响日增,团委连续10年被评为“山东省红旗团委”。
(八)综合保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下大力气拓展办学物理空间,提升办学条件,投入近9000万元对学生公寓、教学楼等进行大规模改造,A、C座研究生公寓,6号、7号实验教学综合楼,23号、24号学生公寓投入使用,学生生活服务楼完工在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加强教学科研用房管理,资源配置和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2.7亿元,达到6.59亿元。坚持把师生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推进民生工程,改造并启用教职工餐厅和新进教职工周转公寓,协调构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启动博大花园等集中居住区物业服务社会化工作,完成博大花园、瑞贤园社区居民服务属地化工作交接,妥善解决教职工子女就近上小学问题,加强图书档案工作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推进后勤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化后勤实体内部运行机制和服务社会化改革,采用BOT模式引进社会投资完善校园配套服务,启动校园电力增容与高可靠性供电示范区建设,优化校园规划布局,获评“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山东省节水型高校”和“全省高校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先行示范学校”。
(九)党建思政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抓党建促改革促发展,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全面谋划学校近期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学校大发展,我该干什么”大讨论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对标争先”建设工作,学校党委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强化理论武装,荣获“山东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荣获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山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效性。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选树“最美教师”“最美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新型聚氨酯材料研究院被授予“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教师职业责任感、荣誉感不断增强。高度重视主流舆论宣传,成立融媒体中心,在国家级媒体发表新闻稿件近500篇。推进“凝心聚识”“凝心聚智”“凝心聚力”工程,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举办党外人士和归国留学人员代表建言献策座谈会、党外代表人士季度读书会等活动。民族宗教工作稳步推进,港澳台高校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校友工作扎实有效,成功举办60周年校庆活动。
(十)教职工幸福感不断提升。工会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教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三届教代会收到提案(含建议)700余件,办理满意度为99%。修订《困难教职工救助办法》等制度,共救助、帮扶困难教职工334人,发放慰问金110.93万元。以“套餐+点餐”相结合模式发放教职员工福利,提高教职工子女入托费报销标准,定期组织教职工健康查体,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教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以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为载体,引领教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学校多次荣获“全省教育系统模范职工之家”“淄博市先进女职工工作集体”等称号,多人获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省教育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关心关爱老同志,增加离退休人员待遇,让老同志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支持关工委工作,成立山东省老教授协会淄博执委会,建立离休干部“一对一联系卡制度”,坚持“处长走访接待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六年的工作,学校改革事业蓬勃发展、亮点不断,各项工作全面起势、捷报频传。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得益于全校上下的团结协作、善谋实干,凝聚着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汗水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六年,我们深深感受到: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将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依靠广大师生,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师生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准,经常向师生问需问计,让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师生,不断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主题,狠抓改革创新第一动力,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紧盯痛点、难点,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改革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释放活力、激发动力。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汇聚一大批有情怀有抱负的科学家和各类人才,让他们安心在山理工这片沃土上精耕细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资源。必须坚持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紧盯“一精神”“一规划”的目标任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擦亮山理工人真抓实干这一最鲜明的奋进底色。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比如:学科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数量不多,青年人才培育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不够优化,学科有山无峰,特色不够明显;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备,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数量占比较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偏弱,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标志性成果偏少;教育国际化水平不高,影响力不足;办学经费与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争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化引领社会能力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东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淄博市奋力推进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省市共建山理工为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全国“双一流”建设和山东省“双高”建设,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站在新发展阶段的新起点,学校“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瞄准学术前沿,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实施优势学科强化战略和人才工作优先发展战略,重点抓好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和高水平管理服务队伍,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新跨越,努力建成为特色鲜明、优势学科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十四五”时期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特色鲜明、优势学科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定位;抓好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抓好高水平的管理服务队伍;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提升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提升校地融合发展能力,提升文化引领社会能力。
具体目标任务包括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服务队伍建设、“五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地融合发展、文化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治理体系等9个方面。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学校将采取以下方略和重大举措: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改革创新第一动力,实施优势学科强化和人才工作优先发展两大战略。优化人才培养、教师发展、校院运行、条件保障等四大体系。落实好学科聚力聚焦计划、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校地融合发展升级计划、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计划、文化传承创新计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计划、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等九大举措。
为确保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学校将强化政治保障、强化思想保障、强化机制保障。
三、2021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着力抓好全面从严治党、考核评价改革、“五有”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科研产出数量与质量双提升、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绩效评价与改进等重点工作,强化危机意识、大力解放思想、提振精神状态、狠抓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打造温馨家园,为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全力开创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在全面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基础上,全力推进以下7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狠抓改革创新,大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一要深化考核评价改革。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发挥考核评价正确导向作用。二要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工作流程,建立重要决策事项相关职能部门会商机制。加强法治工作,召开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六次学代会、第二次研代会,确定十项重点提案予以重点解决。三要持续提升治理能力。科学制定并推进实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专项发展规划和学院发展规划、“双高”建设方案。开展精准化、系统化教育培训,推进管理服务人员专业化建设。完善工作要点任务分解立项、督查落实及工作专班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是深入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强力抓好队伍建设。一要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围绕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发展需求,精准化引进学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10人以上、优秀青年博士140人左右。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遴选校内高层次人才“双百工程”40人左右,培育省部级以上人才5人以上。二要抓好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培养培训。深化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师德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分类培训体系,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打造具有山理工特色的教师职业发展模式。三要抓好高水平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制定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完善管理服务队伍绩效考核办法,出台基层干部考核办法,成立管理服务人员流动培训中心,提振管理服务队伍精神状态。
三是大力实施“优势学科强化战略”,聚力提升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一要强化学科龙头作用。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建立良好学科体系。建立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健全组织机构,聚焦聚力,加快推进优势学科建设发展。召开学科·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完成山东省一流学科终期验收,并争取获得优秀成绩。二要优化科研平台建设。持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新增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2个。新增国际科研合作平台2~3个,主办或协办高水平国际、双边学术会议4~5场。三要提升应用基础研究能力。面向行业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组大团队、建大平台、出大成果。积极推进与大院、大企、大学、行业组织、国外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持续加大标志性成果和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力度,力争再获国家级奖励,获省部级奖励20~25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00项左右、省部级项目160项,争取实现国家重点重大项目新突破。四要持续提升校地融合发展能力。加快推进齐创大厦建设,深入实施“一人双岗”计划,选聘“科技副总”200名。扎实做好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青岛研究院建设。加强智库建设,提高智库成果被市级及以上部门采用的数量和质量。五要提升文化引领社会能力。凝练具有优势学科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挖掘齐地文化资源,推动与淄博市共建“稷下书院”“管子学院”“陶琉丝绸艺术馆”,促进校地文化融合。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四是坚持“五育并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一要强化专业建设。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加快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五有”人才培养内涵。提高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率,培养拔尖人才优秀校友。加强系级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系主任专业建设主体责任。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持续推进专业认证工作。二要提高教学质量。召开第九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公共基础课程、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和教师教育类通识课程建设,新增国家一流课程5~8门、省级一流课程15~20门。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力争国家级优秀教材1~2部、新增省级优秀教材6~8部。三要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构建校城融合背景下“能力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力争重点赛事取得新突破。四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生源质量和培养规模,探索“直博生”招生模式。健全完善导师团队遴选评价和激励机制,获省研究生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5篇左右。五要加快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新增具有实质性合作关系海外高校8~10所,支持研究生海外合作交流,举办稷下国际学术沙龙6~8场。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国际学生招生培养模式,国际学生规模稳定在1000人以上。六要推进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保持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上缴学校办学纯收入3000万元。加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建设,招收学生200人左右。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拓展省内外职教师资培训市场。
五是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全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一要抓好学生教育引导。完善“三全育人”“德育教育”工作体系,提升教育实效性。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实施“青春之名”组织力提升工程。强化网络思想阵地建设,培育网络思政特色。二要提升管理服务育人成效。加强制度建设和学风建设,深入推进班级建设,着力增强家校育人合力。强化公寓文化建设,提升资助工作精准化水平,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系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三要全面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建立招生宣传责任制,优化就业市场布局,推进优质生源、高质就业“双提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对接“青鸟计划”,引导毕业生留淄留鲁就业创业,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六是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合力打造温馨家园。一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举办“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系列教育培训,深入推进首接负责制、按时办结制、三牌工作制落实落地,简化办事流程,做实做细各项服务工作,打造温馨家园。二要优化资源配置效益。全面实施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抓好审计整改工作,依法依规做好招标采购、校办企业体制改革等工作。优化调整实验、教学用房布局,强化基础教学实验室和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微纳结构高端测试平台。三要强化后勤服务保障。深化后勤实体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系统改造民生项目,推进生态校园建设。深入推进养老保险属地化参保工作。实施“深化基础医疗质量建设年”活动,积极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四要加速智慧校园建设。建立校园信息系统建设审批制度,坚决消除“数据孤岛”。用信息为管理赋能,建设完善人事信息化数据库、财务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等信息化系统。五要筑牢安全稳定防线。严格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构建校园“大安全”格局和“网格化”精准管理机制。狠抓校园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七是夯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奋力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一要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对照巡视组反馈意见,制定详实整改方案,落实责任主体,规定时间节点,健全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着力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二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庆祝建党100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各级干部中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建校65周年,开展爱校荣校教育等系列活动。抓好年度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的整改落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奋战‘十四五’,我该干什么”大讨论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精气神。三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建工作考核与学院绩效考核相结合,将党支部建设情况纳入党建督导必查内容,建立先进、中间、后进党支部台账。四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流程。强化省重点马院建设,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强化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管理,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五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校内巡察工作,完善监督监察体制机制,坚决防止和反对“四风”,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力度。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开展集中性警示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六要凝聚推进学校发展强大合力。强化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服务发展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化与台港澳高校交流合作。支持关工委工作,强化校友组织体系和平台建设,办好学校65周年校庆活动。
各位代表,同志们,草木蔓发,春山可望。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山东省描绘了“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的美好蓝图。今年正值我校建校65周年,让我们积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以昂扬的奋斗姿态为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