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五有学子   
【良师风范】丁作伟:西装外套下的严谨与浪漫
作者 : 朱雨薇 孙晓贺
来源 : 山东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 : 2021-03-12
阅读次数 : 512

  丁作伟微信头像是自己的照片。在暖色背景中,他身着黑色呢子大衣,在领口处露出白衬衫,手捧一本墨绿色的书,斜靠在木质书架上,给我们呈现出一位别样的工科学者。

教师梦

  “上大学之前,我从没想过我会做一名老师。”2011年5月16日,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傍晚,却在丁作伟心里惦念了9年。青岛大学旁华灯初上,烟火气升腾,一颗教师梦的种子在“红辣椒”餐馆上空飘荡,最终落在因吃油泼辣子而满头大汗的丁作伟心中,逐渐萌芽、扎根、茁壮成长。不久前,在老师杨庆斌的带领下,丁作伟与5位同学获得了创新课题山东省一等奖,正是那段日子里老师对他的影响,让这颗种子有了落地的契机。那个经常带学生来吃“红辣椒”的湖南人,那个在饭桌上尽情唱着《朋友》的师长,用自己火辣的热情温暖着丁作伟的心,也用无话不谈的亲切感默默影响着他一生的运行轨迹。“我非常感恩杨老师,因为他,我才立志做一名大学教师。”“做一个能走进学生心里的好老师”,是丁作伟的教师梦。

  当丁作伟出现在西校区1号公寓102宿舍的门口时,纺织1701班的张富宇正在整理书架。因为考研,他打算重新复习大二的专业课。丁作伟的突然到访,令张富宇惊讶又惊喜。前一天晚上,他通过微信向丁老师倾诉了自己关于考研的困惑和焦虑,没想到第二天老师就主动来找他。在丁作伟看来,张富宇作为班长,能力十足,但欣赏赞许之余,他有些心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谁是钢铁做成的。”学生的“小事”,在丁作伟眼中都是大事。为了更好地了解张富宇日常生活的状况,他来到了宿舍,通过张富宇的室友获取“第一手情报”。通过多方面了解,丁作伟得知,各种职务带给张富宇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繁重的任务,熬夜几乎成为他的常态。得知不规律的作息正严重影响张富宇的身体,影响他的考研复习计划,丁作伟便建议他减少考研复习以外的事情,推掉一些不相干的事,把主要精力放在复习上。“我了解他,他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只是需要我的支持而已。”丁作伟说。

仪式感下的“零失误”

  丁作伟有两套黑色西装,一件春夏秋穿,一件冬天穿。西装数量不多,但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搭配不同颜色的衬衫和领带,“希望同学们在我的课堂上更有上课的仪式感。”

  2018年9月13日上午,丁作伟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纯黑色西装,白色衬衫,搭配一条深蓝色领带,手上提着装满资料的公文包,丁作伟在上课前30分钟走进教室。“如果我不穿西装,大家可能以为我是学生吧!”2018年的丁作伟身上还带着一丝学生时代的稚气,但西装笔挺的他却给纺织1601班的全体同学留下了“这个老师不简单”的印象。得体的仪表,是他为了打造“零失误”课堂进行的心理暗示。他在满满的仪式感中,斩断所有马虎大意的念头。“学生看到我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课堂,就会少一些懒散与懈怠。”

  丁作伟是一个严谨的人,这种严谨在备课过程中表现为慢工出细活的“零失误”。“我不愿浪费学生的时间,哪怕一秒。”自接到上课通知起,丁作伟便开始为自己的第一堂课作准备。上课前一周,丁作伟利用空闲时间旁听相关老师的专业课程,熟悉授课流程;回到办公室,反复阅读教学材料,熟悉课程;遇到模糊的知识点,他会搜索相关文献,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料……一份教案,他需要反复修订,“讲得太深奥,怕学生听不懂;讲得太肤浅,又怕学生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不愿意听。”他觉得“织物”的概念较为抽象,便联系实际,将类似数学代码的织物图表与生活中的地砖、马赛克等相结合,以便学生更好理解。他精心设计每一个知识点,反复考虑授课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修改。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堂课程的顺利进行,都是丁作伟用心演练无数次的结果。

  为了追求授课过程的“零失误”,丁作伟把“完美主义”发挥到极致,尽全力排除所用硬件、软件的潜藏错误。“第一次上课前,我预先把课件演练了一二十遍。”丁作伟将课件制作完成后,会重复播放几遍,标注、修改放映效果不好的地方。完成这些“工序”后,他提前半个小时到达教室,调试各种设备,避免在授课时发生课件放映不完整、模糊的情况。电脑是否可以正常启动和使用、投影仪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幕布是否可以正常收放……这些都是丁作伟在调试过程中考虑的问题。

  丁作伟说完最后一个知识点,耳边便响起清脆的下课铃声,在课堂时间的把控上,他亦是“零失误”。

文艺的工科青年

  “虽然我是工科生,但我也很喜欢文学。”诗文创作、旅游是丁作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高中起,丁作伟便在课余时间写些诗词,“写诗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科时期,他时常利用周末,独自一人前往海边,赤脚踩在沙滩上,闭上双眼张开双臂,静心感受自然。“我享受和自然相处的时光,它可以让我忘却许多烦恼。”读研读博时期,他利用闲暇时间纵情于山水之中。127首原创诗歌,是他与大自然的独家记忆。

  在担任东华大学兼职辅导员期间,恰逢上海校园推广易班,丁作伟便将发表诗文的阵地由人人网转移至易班。丁作伟的易班账号动态被原创诗文、励志短文、日常通知充斥着。每每收到他人发来探讨文章内容的邀请,他便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开始投入地探讨。“真可谓高山流水觅知音。”多年后谈及此事,他的兴奋只增不减。5年,2174篇原创文章,丁作伟开辟了一方独属自己的诗文天地。

  “我比较感性化。”工作之余,丁作伟喜欢背上双肩包,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青岛、宁波、杭州、苏州、无锡等地都有他的足迹。“有一种憧憬,催促我们前往。”2013年读博士期间,丁作伟参加了为期25天的援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乌鲁木齐到塔里木再到阿拉尔,他与来自新疆大学的“壮汉子同志”利用援疆的闲暇时间,走遍大街小巷,感受当地的人文风俗。离别如期而至,他将西部的豪情壮阔烙入脑海,坐上返校的列车。返回上海后,有关援疆之旅的记忆始终活跃在他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平息。为了将这份难忘的记忆珍藏,他打开电脑开始创作。31天后,一本5万多字名为《丁丁历险记》的援疆回忆录诞生了。

  在这本长达47页的援疆回忆录中,无论是新疆当地居民,还是一路陪同他们的援疆战士、来自新疆大学的同学,丁作伟总是以“亲人”相称。他们一起看过阿拉尔的日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留下自己脚印,驶离乌鲁木齐的列车开启时,丁作伟向窗外“一幕幕”招手,向新疆说“再见”。在他看来,“再见”意为“再次相见”。“我还会来,在这个令人向往的七月。”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入校两年,丁作伟始终将严谨融入日常教学,将温暖传递给每位学生。于他而言,能够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教师简介】丁作伟,男,34岁,籍贯为山东省临沂市。现为鲁泰纺织服装学院教师。自定义标签:有趣、有料、有格调。座右铭: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成果: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及智能纺织品的研发及性能表征。在科研方面,是外文学术期刊《Textile Research Journal》《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Industria Textila》审稿人,纺织企业B类创新人才外聘导师,发表SCI论文4篇,学科Top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授权8项;在教学方面,参与“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纺织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教材《纺织材料学(第2版)》的编著工作。主讲课程包括“织物组织学”“纺织色彩与基础图案”“纺织面料设计CAD”“纺织厂设计”“纺织厂空气调节”“纺织服装学院学科导论”“新生研讨课”等。近四学期教学评价均为“优秀”,曾获我校“我爱我师——我心中最爱的老师”“优秀班级导师”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

责任编辑 : 赵彬冰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