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王善钰没回家,淄博成了她的留守地。电扇在头顶“吱呀吱呀”旋转,吹乱了桌上厚厚的一摞演草纸,她眉头深锁,盯着眼前的数学题,有些烦躁,“快考研了,数学还有些难搞哦。”
转折点
2019年7月,王善钰剪掉了心爱的长发。“我剪了个‘考研头’。”一声“咔嚓”,王善钰脸上带笑,“都要考研了,就别放不下那点头发了。”
9月初,学院下达推免通知。这是个转折,已经准备考研的王善钰决定做两手准备。她把自己三年的学习成绩、参加的比赛以及获奖情况整理成文档上交。因为绩点不突出,她这晚辗转难眠。第二天上课,她难免分神,手里一直攥着手机。突然,屏幕一亮,手机连振,弹出一则通知——推免结果。打开文件,她长呼一口气,“稳了。”在所有推免候选者里,她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那时,已经临近下课。
最后,王善钰定下两所心仪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只招收985、211院校的学生,王善钰被卡在门槛之外。恰好此时,一位师兄告诉她可以试试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工程专业。这个专业里的一个研究生团队研究方向为中草药,他们准备招收一名食品专业的学生做机理研究。这是一个转机,王善钰决定跨考到农业工程专业,加入这个团队。
从食品专业到农业工程专业,从未接触过机械知识的王善钰濒临崩溃。她不甘心,一心想做好,抱着一摞资料向许多老师请教。“路都选好了,走就是了。”这条路是孤独的,但她知道是能走通的。
9月24日,王善钰首先去青岛参加中国海洋大学的面试。面试包括实验环节,王善钰未接触过使用的实验仪器,常进出实验室的她也开始紧张。这个意外让她失落,但是没有时间难过,因为第二天她还要赶赴北京。
在北京的日子不比在青岛轻松,甚至更难。中国农业大学不仅有面试,还有笔试。26日,王善钰向师兄借了校园卡,抱着厚厚的历年笔试题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27日,她整装待发,去往考场前不停地安慰自己“可以的”,但看到试卷时她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还是崩塌得支离破碎。“有点难。”但王善钰没有气馁,安心准备接下来的面试,最终,她以极佳的状态赢得了另外50%的面试成绩。
从决定推免那一刻,王善钰的人生中多了等待。28日零点,中国农业大学公布录取结果,王善钰幸运地通过面试总评,在此前她已经拿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通过结果。凌晨3点,一切尘埃落定,王善钰却难得失眠,她打开微博,用文字留住这短短一周的记忆与感受,保存、发送,为自己的努力画上一个暂时的句点。她坚信:只要付出,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决定跨考的那一刻开始,王善钰便知道她回不了头,也不能回头。“无畏前路,洒脱行走”,在冬霜没有趁早、春光没有迟到的日子里,所有的黑夜都会将尽。
支教情
“我希望那些孩子走出大山。”
从淄博到济南,从济南到重庆,从重庆到遵义,火车时长近48个小时,大巴车时长1个半小时。2018年,王善钰和朋友走了一条漫长曲折的路,临近傍晚,终于抵达支教地点道真县。当地负责人将他们带至支教所在村周围唯一一所希望小学——槐坪小学。
槐坪小学规模不大,6个年级只有220人左右,王善钰负责四年级,担任语文和音乐老师。破旧、简陋,学校的设施并不完善,同篮球场一般大小的操场由土和沙砾铺成,是孩子们唯一的活动地点。课间时孩子们总是结伴来这里做游戏,但因为地面并不平坦,玩耍时摔倒成了常事。食堂也拥挤、狭小,但学校与家的距离远,孩子们大都选择在学校吃午饭。办公室大小的食堂挤满了老师和孩子,没有餐桌,唯一可坐的是一个台阶式的空架子,两张桌子的长度只能容纳小部分人,其余的孩子或站着,或蹲在角落里。这些,王善钰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他们应该去外面看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王善钰不希望孩子们只在大山里生活,面对眼前的清贫。为激发孩子们探索山外世界的欲望,她有时采用网络教学,播放大城市的视频,向孩子们讲述自己生活的城市里的趣事。大山不是屏障,他们值得拥有塑胶的红色跑道,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更值得在车水马龙中留下自己的身影。“沉稳而后爱人”,王善钰对孩子有自己的一套。当得知班里的一个女生被高年级的男生欺负后,向来护短的她很想直接找男生“算账”,为女生“出头”,但是她抑制住了这个想法。“不能将一时冲动的坏习惯传给孩子们”,她希望孩子能明白“暴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换位思考”“哥哥不能欺负妹妹”“妹妹和哥哥互相道歉”,王善钰轻声引导男孩。一番谈话后,女生和男生和好如初。
这份保护让女生牢牢记住了王善钰。镇上水果匮乏,女生却从自己破旧的书包里拿出五个用麻布包着的梨,用两只黝黑的小手递给王善钰。“那是她自己家种的,让我们分着吃。”王善钰回忆。支教已过2年,王善钰却总能在9月10日收到一条跨越千里的短信,“老师,教师节快乐!”发信人叫“梅爽”。贵州天气热,男生总告诉她不要站在热的地方,王善钰记得他,至今还保留着梅爽亲手折的千纸鹤。
美食痴
王善钰的食物情结从小便有。儿时,邻居的孩子喜欢做饭,没事时便把自己做的美食分给她,渐渐地,王善钰迷上了做饭,也爱上了“吃”。“拔丝苹果”是她研究的新品种,虽然炸糊过许多次锅底,但她没有放弃。糊锅、刷锅、重做,三步循环,最后她端着一盘好看的成品给妈妈品尝时,在妈妈“还不错”的夸奖里擦了把汗,“我妈肯定不知道我已经失败过好几次。”
“我是行痴,行吃。”北京、重庆、西安、成都……王善钰热衷在旅游途中寻觅美食。“印象最深的是重庆。”初到,当地的司机便热情地告诉她,这座“不夜城”,夜生活能持续到凌晨三四点。午夜时分的洪崖洞最热闹,霓虹闪烁,人山人海。王善钰和伙伴兜兜转转,刚从一堆人中“挣扎”出来,又被另一群人迅速淹没。让她惊讶的不止夜晚的精彩,还有从李子坝站穿过居民楼的轻轨、25楼门外的商业街……不同于家乡的布局,它们大都隐匿在一个小角落或者紧临居民屋,为黑夜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王善钰朋友圈里的动态大都和吃有关,诱人的食物好似透过照片散发着香气。不过仔细瞧瞧便会发现,这些食物照片出现的时间大都在深夜,这个“小食痴”怕是想把美食全都带进甜甜的梦中。
“纷纷万事,直道而行。”跨考、支教、美食,时间将故事锁进王善钰剪掉的长发中。她不怕前路漫长、孤独,因为她心中有光,而坚持是更接近梦想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