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对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要牢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天职,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改革,强化课堂育人责任,切实提高专业课程育人的实效性。
一、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奠定立德树人基础
教师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引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作为专业教师,必须首先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严格要求学生,悉心关爱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传播正能量,将“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
二、以绪论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绪论部分介绍混凝土结构的发展阶段、发展现状时,引入土木工程的名人故事、学科领域的优秀人物,剖析土木工程专业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人物介绍、事件分析等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报效祖国的情怀,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不断创新。
三、利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在讲解受弯构件正、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等知识点时,通过引入由于工程设计、施工中少配、漏配受力钢筋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引发工程事故的原因,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事故的预防及整改措施。由此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设计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讲解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的知识点时,以问题为导向,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分组讨论螺旋箍筋柱与普通箍筋柱的区别,完成小组学习报告及个人学习反思,选出优秀小组展示学习任务成果,介绍学习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在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巡视指导、任务点评、问题反馈、学情分析,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五、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通过完成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设计项目,将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融合渗透在项目设计、实施、评价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个人完成设计的手算内容,提交手写计算书、手绘图纸,小组协作完成电算内容和汇报所用的PPT。首先,要求学生在绘图、标注上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按照岗位标准完成,并反复修改项目成果直至满足规范要求。其次,要求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提交学习任务成果,超过规定时间,系统自动关闭。通过制度培养学生守时的良好职业习惯,也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最后,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学习成果按职业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增加“土木工程师职业素质评分内容”和“权重”,通过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个人行为表现、任务反思总结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使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成为职业精神和职业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六、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依托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实验构件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等多个环节的小组分工合作实践锻炼,让学生体验职业角色责任和具体实施过程岗位要求。通过项目实践,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组织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认真负责和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近年来,我们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课程诊断,修订课程大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尝试,探索出一套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取得了较大成绩。一方面,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方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观、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深化了对课程的学习理解,也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专业课程建设。
总之,提高“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任重道远。如何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基于人才培养特色、针对学生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仍需要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作者系建筑工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