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高校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同时,应该自觉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自觉把立德与育人落实到自己的言传身教中。应该说,高校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人育才的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只有自觉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做“有理想信念”的老师,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理想信念,是一个好老师的人格基石。只有抱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学生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从教以来,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实践,包括“情暖残疾人”“爱在成长中”公益课,组织学生进行社区矫正实地考察,设计完成了彩虹桥——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社区社会工作坊;开展国际社工节活动——“社工使社区变得更美好”,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题报道,所在党支部先后获得校级和市级“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通过积极组织党支部活动,帮助学生破除个人主义的藩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确定理想奋斗目标。2012级研究生汤晓晖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牛老师不但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帮助我,在生活上更是以自己质朴的品质和积极的态度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能像自已的导师一样认真面对生活,品味生活乐趣,关爱他人,不畏挫折,收获健康人生。”
二、做“有道德情操”的老师,为学生道德品行树榜样
道德情操,是一个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在14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每一门课程的准备与讲授中,讲授的每门课程的所有资料都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方便同学们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讲授的课程以基础理论和方法课程为主,每当讲到一个理论家的观点时,我都会结合自己的研究过程和体验强调其独创性,要求学生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不能抄袭和复制粘贴。同时,经常给学生下载一些著名学者在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规范、专业的方法开展研究,在日常学习中养成严谨研究和思考的习惯。我总是告诉学生“要成才,先成人”,要扎扎实实做学问,远离不良浮躁风气。作为教师,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身作则,时刻为学生树立榜样。除了为学生购置专业图书外,我还带领学生做课题、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帮助学生构建丰富完整的社会学思维框架,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基层,做真正有血有肉的“实证研究”。2017级研究生李桂兴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牛导既是严师,又是慈母。6年的时间,导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职业师德,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的道德修养无时无刻不在感染、激励、培育着我。”
三、做“有扎实学识”的老师,开拓学生理论视野和创新精神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站在三尺讲台的14载,我始终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每天不间断学习,在丰富自身学识的同时及时为学生补充“新鲜血液”,使其能触摸专业前沿脉搏,真正走在专业前端。除每天坚持看新闻及专业书籍期刊外,我还利用暑假参加各类培训班,2010年暑假参加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学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实证社会科学研讨班,回校后增设了《社会网络分析》和《社会统计学》两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完善了本科生知识体系。2011年在美国阿肯色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学习了初级和中级社会统计学课程。2012-2013年分别在上海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参加了实证社会科学研讨班,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社会统计软件STATA进行了深入学习,回校后给社会学研究生开设了《定量研究方法专题》,系统讲解STATA软件的操作过程。2013年暑期参加山东省高校科研骨干理论培训班,极大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2014年暑期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学术交流,走访社工机构,深入了解台湾地区社工的工作方式和社区营造,并将先进经验及做法引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社区工作》课程的讲授中。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多年的实践调研和教学体会,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自2007年以来,通过校级网络课程建设、核心精品课程建设、专业综合改革、信息化教学改革项目、课程综合改革项目、考试改革项目及在线课程建设立项的形式,对所教课程特别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门本科生课程,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及雨课堂、对分易等微信平台,开展了包括情景模拟、项目化、翻转课堂、混合式对分、在线课程等智慧教学。自2016年11月以来,先后受邀在多所高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经验及智慧教学运用的分享交流10余次,反响较好。
在科学研究中,我注重紧跟学科前沿,将科研经历和创新思维传授给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带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使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我指导的本科生汤晓晖、邱靖、李飞飞的毕业论文,均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其选题均来源于我主持的科研课题。同时,我指导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的获青年中国行前20强,有的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级学生张馨芳在QQ动态中写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牛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给我以启迪。她的社会调查方法课也彻底激发了我对社会学的兴趣,使我在实践中得以充分应用。”
四、做“有仁爱之心”的老师,照亮莘莘学子求学之路
为了让学生尽早融入到专业学习中,从大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们推荐专业类书籍,并告诉他们获取和查询书籍、杂志的方法。同时,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更多关于考研、交换生和出国留学的信息,专门建立班级QQ群,并不定期发布掌握的最新信息,不让学生失去每一次人生发展的机会。
一直以来,我给学生的初始印象是严厉的,但在熟悉以后,学生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严厉背后用行动表达的爱。在担任班级导师时,我时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时常通过班级QQ群和学生交流,与学生一起过节,尽最大努力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2013级研究生邱靖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我的导师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她常常把我们叫到家中改善伙食。更难得的是,她清楚地记得每个人的口味。简单、谦逊、宽容、真诚,让我们亲如一家。她不仅是我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就是那棵树、那朵云、那一个灵魂,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作者系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