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积极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科研团队完善高价值成果知识产权,创造了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单项合同金额的最高纪录。
1.面向需求研发收获成果
发泡剂是生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欧美等发达国家虽然已经先后研发出第四代聚氨酯发泡剂,但都含有会破坏臭氧层的氟、氯两种元素。为了研制替代含氟氯元素的发泡剂新技术,毕玉遂团队发明了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试验检测及企业使用报告显示,用该发泡剂生产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且成本更低。
2.专利导航有效保护成果
支持产权保护是团队面临的重要难题。2011年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研发出来就引起了国外化工巨头公司的关注,如果该成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可能通过化学分析被破解。在山东省知识产权局、淄博市知识产权局的帮助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微观专利导航项目工作组”对“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特定专利开展“微观专利导航”。从2016年6月到2017年8月,该成果申报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为成果的成功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3.政策利好成功转化成果
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与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就该成果签订了专利独占许可协议,转化合同金额高达5.2亿元,当年到账金额4100万元。在收益分配方面,学校提取20%,其余80%全部归研究团队所有。该成果的成功转化创造了全国转让独占许可使用费的最高记录。获得这一专利使用权的淄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其产品从2018年1月开始正式出口。该成果的成功转化与推广,将对聚氨酯泡沫材料行业淘汰氯氟烃和氯氟碳物质,保护臭氧层,降低碳排放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