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专题报道  改革开放专题   
【纪念文章】心中的旗帜
——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作者 : 盖雪玲
来源 : 经济学院
发布时间 : 2019-01-14
阅读次数 : 350

时间不断向前,那些战火纷飞、充满血与泪的岁月已然成为历史,那些充满艰辛、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刻也早已定格在遥远的过去,那些继往开来、求改革促发展的日子也过去了整整四十年,然而那些历史并不是印在书本上的一段段僵硬的文字,那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是值得我们穷其一生去仰望的旗帜。

如今我们的万家灯火,是因为始终有人在负重前行,没有前辈们的筚路蓝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祥和安康。

1.一代人的呕心沥血

1978年的那场春风,浸润了全国人民沉寂已久的内心,为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综合国力的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饮水不忘掘井人”,那场堪称奇迹的伟大改革凝聚了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一代人的呕心沥血和不凡夙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前辈们用超前的眼光、敢为人先的勇气、日以继夜的奋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那里有我们曾经的荣光。

2.从经济的变革看四十年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经过大学三年的时光,我也从幼稚懵懂慢慢地走向成熟,对所学专业经济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小到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次简单的购物,企业的经济规划,大到国家的一项经济决策,都会应用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与市场……这些是书本上的抽象理论,但也与现实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里,中国的经济也进行了巨大的变革。

(一)四十年的累累经济硕果

201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四十年,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让平地崛起幢幢高楼,可以让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国家栋梁,也可以让我们的祖国重现往日雄风。四十年来,中国从贫穷到小康,从落后到先进,从闭塞到开放,正在迈向快速稳步发展的快车道。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写到,“国外经济学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赶超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正在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一创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处于困顿的境地无法前行时,不断除旧变革才是走出泥泞的不二法门。1978年,从安徽凤阳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十八位农民按下的鲜红手印开始,一场包括城市与农村,涉及经济发展各层面的浩大改革拉开序幕。在“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等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一场全新的征程。

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体制到宏观环境,中国的改革是慢慢推进的过程,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渐进的变革,并没有推崇被采用得多的激进式的改革,这体现了党始终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为改革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成为指引人民不断奋进的明灯。在当时并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渐进式改革的情形下,我们就这样摸索着过河,用不凡的智慧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绘制了一张属于中国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计划”与“市场”的研究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两者的认知也更加深刻,不再局限于表面意义,发展至今,当前的中国毫无疑问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但这并不是偶然的,这一巨大成就的背后是对国情的深度洞察,是对总方针的正确选择。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禀赋,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让其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一系列的创造性的变革举措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成功地把“蛋糕做大”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有众多利益受损者的情形,实现了较好的兼顾。

(二)问题不会成为发展的桎梏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会经历“拦路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是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等问题越来越凸显。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模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通货膨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寻租”等问题也一直出现。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问题的存在是无可避免的,但那并不会成为发展的桎梏,反而会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让我们寻求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牵牛牵牛鼻子”,让我们拥有求改革促发展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对于分配不均的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连续多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始终把“三农”问题看作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各地多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依据对现实经济状况的考量,有的放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迎来全新发展,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属于中国的“大国担当”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这表明,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使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具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体现的“家国天下”的伟大情怀,也是属于我们的“大国担当”。中国的大国风范体现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中,体现在始终致力于推动构筑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体现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掷地有声的表态中,更加体现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同与声声赞美中。

我们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但我们更应知道,贫穷饥荒、金融危机、恐怖主义仍然散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政治稳定,秉承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应该竭尽所能在国际社会上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展现属于我们的大国担当,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欢声笑语飘荡在世界的上空。

3.当代青年学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四十年的燃情岁月,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四十年的筑梦之旅,这是一段充满艰辛血泪与辉煌荣耀的复兴征程,一代又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着我们以时间镌刻初心,以担当承载前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我们伟大的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前辈们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复兴之路,但是这条路很长,还没有走完,现在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上,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必须奋力前行。

我所在学院的院训是“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简短的八个字饱含着学院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定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深记此训,不负所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还很远,我也不知道前方等待着我的究竟是什么,但我愿意用自己的所学与理想信念扎根于祖国的沃土之上,秉“厚德博学,经世济民”的院训服务于社会,纵使后半部分“经世济民”离我还很遥远,但我会努力做到拥有宽厚的品德,学到尽可能多、尽可能广的知识,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仅需要了解市场动态,还要科学管理市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将以对这类人员的要求来定位自己、充实自己,全方位提升个人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纵使我们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实践的历练,由此我们广大青年学生更应该真正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寻求真理,提升自我,坚持不懈,风雨兼程。

我们应该感到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年代。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有过烽烟、炮火,有过饥荒、离别,这些或许是人心中的伤痛,但不存在治愈不了的伤,也不存在不能结束的痛,只要心中始终有那份信仰,有那份执念,那便是我们心中屹立不倒的旗帜,便是我们努力前行的理由。

风雨同舟四十载,即使有过艰难,有过众多问题的存在,但是我们坚守住了心中的信仰,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好日子为努力的理由,最终通过改革开放这一创举一步步地实现了初心。我只是万千青年中平凡渺小的一员,或许我发不出震动天地的力量,但是我将会以自己的知识与信念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青年责任,愿我如小小的种子一般在改革开放生成的沃土上生根发芽,不辜负前辈们披荆斩棘开辟的道路,不辜负这伟大的时代。

责任编辑 : 郭家妤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