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专题报道  改革开放专题   
【纪念文章】历史足迹 初心未移
作者 : 郗睿超
来源 : 经济学院
发布时间 : 2019-01-14
阅读次数 : 151

  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有多少先辈们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事。


  张澜被称为“川北圣人”,领导了四川保路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在中共领导下,参与新中国的筹建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创立,一生简朴淡泊,开国大典中旧衣长袍立于天安门城楼,定格在中国人的脑海之中。“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学成归来,提出“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民主战士”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还有“数学泰斗”华罗庚,“法律界君子”沈钧儒,“乡村建设发起人”梁漱溟,遗传学家童第周,社会学家费孝通……他们将自己的荣辱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奉献自己报效祖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安居乐业——古往今来人们的孜孜以求的理想生活,有且只有在改革开放后得以真正实现。围绕着住房的话题,让我们穿越时空,重温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光荣史。

   姥姥说,从她记事起,家里的土屋一下雨就漏雨,到处都漏遍了,甚至连一点干地方也找不到。每每风雨交加的夜里,都要披着塑料布上房维修,一到雨天就变成了一家人挤在一块塑料布下,一起盼望着天亮,盼望着雨过天晴,盼望着能有个结结实实的房子住。那时候能有一个完好无损的房子真成了一种奢望!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0世纪80年代,拉土垫宅子,盖砖房就成了改革开放之初广大农村的主旋律。一辆辆小驴车,载着满满的一车土,络绎不绝的穿梭在起土坑到村里的乡间小路上。彼此间打着招呼。

21世纪以后,农村不再满足于平房建设,而是进行了一步步的住房改革。靠街边路边的人家,看着一橦橦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改革开放所给予人们的。

如同电影《没事偷着乐》,反映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已经有一段时间,老百姓的生活已然稳定。大家活得憋屈却顽强,但却秉持着“没事偷着乐”的豁达精神,这或许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精神——即便什么都没有,却感觉什么都唾手可得,洋溢着朝气蓬勃。

   安居乐业,可见房子问题的重要性。伟大的改革开放,解决了千百年来的安居工程问题。分享着共和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辉煌成就,尤其是近五年的累累硕果,何其快乐!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行变化,住房改革,科技进步!

责任编辑 : 郭家妤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