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你可以惊奇地看到遍及城乡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一切,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沂蒙山脚下,虽距县城仅有20公里。但在我儿时记忆里,从这儿到县城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那年头,乡亲们要想挑柴担粮到县城里去卖,只得靠一根扁担两条腿, 一步一步艰难地沿着山脚下杂草丛生,乱石垒垒的小路向前迈。正如一句俗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条小路成了咱们到县城的一条重要的路。时间久了,这条羊肠小道行走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乡亲们都盼望着早一点修路。
直到解放后,这条路终于有变化了。为了给村民进城卖柴卖粮提供方便,当地政府一边争取资金,一边组织人们将路拓宽、取直,又铺了一层砂石,一条像样的进城公路终于通了。到了70年代初,为了发展山区的公路交通,政府又在原先的砂石路基上,再拓宽再填平。随之,开通了县城通往山乡的客运车。到后来,车多了,这条路的“毛病”又出现了。暴雨或洪水之后,砂石路又被冲得坑坑洼洼、沟沟坎坎,行人和车辆行走都很困难,更伤神的是临近县城有一段低洼的路,雨水天气容易被淹,连客运车辆都难通行,车站里不得不停班,这最后一公里却成了乡亲们出行的拦路虎。
改革开放后,为加快山区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县里又从吃紧的财政里挤出了资金,将这条路升级成了柏油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柏油路又发生了变化,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这下,让很多乡亲们也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人们脱贫致富的奔头劲儿更足了!
从原先没有路到羊肠小道,又到砂石路,从砂石路到柏油路,再到水泥路,在国家的道路版图中,虽然这是一条不起眼的乡村公路,却是一条与时俱进的致富路。它不正是祖国旧貌换新颜、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吗?
春天,当你坐在舒适的中巴车里,行走在山间的公路上,凭窗眺望,山民们正在一片片翠绿的茶园里,忙着采摘新茶;夏天,当你行走或骑行在这条路上,山民们正在一一块块希望的田野上,赶着“铁牛”辛勤地耕耘;秋天,当你再次来到这里时,乡亲们正在公路旁的一幢幢自家兴建的“小洋楼”里,享受着勤劳致富后的生活.....
一条路,能改变的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