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大院这帮孩子每次聚会总是有‘缺勤’的,这也难怪,大家工作在天南海北,如果不是逢年过节回来看望老人,平时真是难得聚在一起。”2018年国庆节假期期间,我们这帮原淄博师专家属大院的孩子搞了个聚会,十几个人坐在一起,发发感慨、聊聊过往、说说现在,从小建立起来的大院情谊并没有因时光而减淡,反而愈加醇香。我们这帮“孩子”,出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最大的已近不惑之年,最小的刚刚博士毕业,这种大院情结是祖父、父辈几十年同窗工作积累下来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对我而言,从孩童成长到参加工作,师专大院都给我留下了深切的感受,串联起来构成了别样的记忆。
1989年,当时的淄博师范专科学校(简称淄博师专)搬迁新校址,也就是今天的张店区北西六路55号山东理工大学北校生活区和淄博技师学院大部分区域,当时师专所在地段可以称得上是张店城区最西端,附近较明显的建筑也就是西大楼、干休所、原山东农机学院,那时的校园属于一边使用一边建设,除了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就是四座家属楼,我爷爷奶奶因为是离休教工,就住在房屋面积相对较大的2号楼,那时因为父母工作忙,我多由爷爷奶奶照看,童年经历就从这里开始。当时校园的西面、南面大部、东边部分甚至还是半开放状态,紧邻的就是五里桥村、九级村和大片庄稼地,一些村民经常挎着篮子跑到学校里兜售农家产品,我小时因为上火而得口疮,就是妈妈从附近村民那里买来羊奶才治好的。后来,校园建设步伐提速,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大操场、百花园、小池塘,呈现一种小家碧玉式的别致,大学生们青春的气息与活力溢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对师专校园大院印象最深的首先就是其精致有格调的环境,在办公楼最高层俯瞰全貌,朴实无华的大门,就像一顶学士帽,昭示着这个文化大院的深厚内涵,院内满眼的郁郁葱葱簇拥着整洁笔直的道路,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槐树、柳树、杨树、松柏绿影婆娑,使人浮躁的心于瞬间沉静,只因这份难得的静谧和独有的韵致,家属区与办公教学区泾渭分明,安居与乐业完美对接,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融合;近前细看,惹人的美丽便从每一个角落跳奔出来,错落有致的楼宇间,修剪齐整的花坛草坪比比皆是,参天的树,嫩绿的草,五彩的花,或牵手搭肩,或娇媚羞涩,或引吭高歌,或浅吟低唱,于重重叠叠间,洋溢着那份生机,诠释着那份和谐,让漫步校园的人尽情陶醉在舒畅中;而院内一方一圆形态的两个小池塘,无疑就是一个别具匠心的“园中明珠”,石板曲径、奇石秀水,透着一份古韵和悠远,池中尽情嬉戏的金鱼,奇石间曼妙舞姿的蝴蝶,使整个校园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于相映成趣的动静之间,释放着一种超然的美,堪称是环境育人的典范。与众不同的校园生活,对于一批批学子而言,就是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见证了无数有为青年的美好年华,这里是他们初心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如果说,回忆大院的第一印象是它的美丽,那么最爱大院的,就是醉心于它的书卷芳香。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粒种子,就播撒于此。清晨的花园,学子的朗读声透着朝气;图书馆的阅览室,散发着拼搏进取的锐气;辩论赛的擂台上,能感知妙用知识的灵气;大礼堂的报告会,展现着思想力量磅礴的豪气。师专的图书馆可算得上是大院里最气魄、最优美的一座建筑,四方形的外观寓意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求知,白色的墙体和入馆阶梯上的绿色植物寓意教师职业的圣洁常青,正门上方是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周谷城先生题写的“图书馆”三个遒劲大字,馆内四个书库区分列两端,形成对称格局,宽阔的大厅中央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增添了高尚的文艺气息。因为爷爷酷爱读书,离休后更是有充足的时间来图书馆,常教导我要多读书,从小树立爱读书爱学习的精神,他经常带我来这里,每次都会根据我的理解掌握程度精心挑选一些书籍和报刊,还总是叮嘱我,读书看报要养成随手做笔记的习惯,记下经典篇章、找出疑问不解,从幼时起一直到中学,我的读书生活就是在爷爷的指点下点滴积累,而读书对我成长成熟的帮助犹如阳光、雨露、土壤、养料作用于树苗一样。
时光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199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淄博师专与淄博大学、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等学校合并组建淄博学院;2001年3月,山东省政府决定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2002年3月获教育部正式批准,师专大院变身为山东理工大学北校区;后来,大院家属区及山东理工大学小博士幼儿园变更新的地址,原办公区、教学区、图书馆等部分先后隶属淄博职业学院、淄博技师学院,昔日的师专大院“隔墙分裂”。
一晃,原淄博师专大院建成即将三十年,见证了三代大院人的生活经历,还将继续演绎着青春不老的“新的大院故事”。于我而言,大院陪我走过人生起点,在这里有过懵懂无知,有过年少轻狂,岁月的痕迹深深镌刻,这是要常常回望一眼的“家”,对它的爱无比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