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科研之路,她坚持不渝;身肩责任,她从未放下。日前,我们采访了学校二级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纪洪芳,请她与我们分享她的心路历程。
问:老师,我们了解到您曾在国外留学,这对您回国后有什么影响?
答:国外留学进一步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培养、增强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兴趣,同时对工作以后确定国际前沿和良好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有很大帮助。
问:据我们了解,您本科专业是化学,研究生期间才开始从事生物学研究。您学习生物这方面的知识是出于兴趣,还是考虑到就业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呢?
答:学科交叉融合是推动科研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化学与生物学是两个密切关联的学科,许多重要生命活动都属于化学范畴。研究生期间从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出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尤其是和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研究,也由此踏入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大门。
问:我们了解到您和您的团队主要开展的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等复杂疾病的致病机理和药物设计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在当时那样一个竞争性强烈的条件下,您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呢?您与团队成员又是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呢?
答:继“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后,近年来实施的国际性科研大计划“人类脑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等脑部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据统计,目前全球痴呆患者数量约4800万,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中,年龄每增加5岁,该病患病率增加1倍,每隔20年全球患者数量翻一番。由于该类疾病发病机理复杂,至今全球范围内尚无根治或逆转药物,因此有关其发病机理与药物设计的研究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课题。科研之路并非有兴趣和努力就能一帆风顺,要想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有更宽广的视野。我们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在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利用学科交叉与干湿结合的研究手段,进行学科创新,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尤其是在天然产物治疗该类疾病的分子基础和优势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问:您从事科研这么多年,对科研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请问您对于科研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答:人生总要面对一些挑战,科研之路也是如此,结果如何取决于你如何去应对挑战。科研路上的成长需要深扎根,坚持和努力终究会让挑战变成机遇。另外,选择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个国际科研难题并长期坚持下来,既是出于兴趣,也是源于科研工作者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
问:经历了这么多年研究之后,你觉得这一学科的意义是什么呢?您对这一学科的认识有没有发生变化,您又是怎样看待这个专业的学习方向以及前景的?
答:生命科学是目前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学科,也是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域之一。生命科学领域的进步不仅揭示生命的新奥秘,同时也引领医学新突破及生物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生命科学与医学、药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深度融合,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前景。
问:您现在是博士生导师,您的教学理念是怎样的呢?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您是怎样与学生沟通的?或者说您是怎样引导他们来进行研究的?
答:我对学生的要求很明确,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我一直鼓励学术自由,不要求学生“听话”,也不强制要求学生按照导师的思路做研究。我会定期和学生讨论课题进展,会严格要求学生制定出实验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步骤;而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我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交流时会告诉我这看似放松的要求,其实是另一种“严格“。
问:结合您自身经历与经验,无论是在大学生活与学习方面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有什么话或者建议想对同学们说吗?
答:一定要珍惜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给自己确立目标,做有理想、有抱负的时代青年。我个人觉得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帮助学生发掘他们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技能,挖掘潜能。希望同学们发奋图强,只争朝夕,按照学校党委吕传毅书记提出的要求,努力发展为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五有”人才。
从科研到培养学生,到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再到行政工作,从纪洪芳教授言语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她对工作的高度认真、对生命科学的极大热爱、对科学研究的强烈责任感。纪洪芳教授的办公室中放着“天道酬勤”几个大字,是她对自己的时刻提醒。因为勤奋而获得机遇,不惧挑战所以有更广阔的视野。管中窥豹或许只见一斑,但通过此次对纪洪芳教授的访谈,我们对她又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一言以蔽之,言传身教律己育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授简介】纪洪芳,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杰青、山东省高校首席专家、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库专家、山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和山东省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研究领域:神经退行性疾病致病机制及药物设计、天然产物药物活性及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