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刊业走上繁荣
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和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报刊业萌芽时期的报刊之最,前者为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后者为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这些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且多反映社会思潮。先是位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来,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广播事业的发展
产生: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在近代的发展: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1926年6月1日,在东北地方政府支持下,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在现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2005年,我国已开办广播节目1800多套,有70多套广播节目实现卫星传输,全国收音机拥有量超过5亿台。
电影事业的发展
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上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思潮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电影工作者和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搬上银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内国际大奖。
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最初,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电视台。即使在这些大城市,受生活水平限制,也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电视节目也比较单调。开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人民最早使用的白黑小电视,如今已被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以及液晶电视所取代。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