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南大学深入探索、倾力实践,通过实施“优配优选”“专研结合”“激励支撑”“品牌建设”四项工程,提升思政队伍建设质量,练就思政队伍过硬本领。
实施“优配优选”工程,增强队伍专业化。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原则,选拔青年教师、思政专任教师及在读优秀研究生充实兼职思政队伍,提升思政队伍亲和力和感染力。选派思政队伍赴外校、地方政府挂职研修,开展校内专题培训和业务评比,通过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建立“基础培训—专项培训—常规培训—高级研修”四级培训体系,提升思政队伍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实施“专研结合”工程,提升队伍研究力。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本科研业务基金中设立学生工作研究专项,每年择优进行专项支持,引导学生工作队伍开展研究。实施“一院一品”培育计划,支持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打造育人品牌,推进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加大“辅导员创新工作室”建设和支持力度,努力培养专家型、创新型思政队伍。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工作干部定向攻读相关专业博士学位,鼓励赴国内外高校交流访学,支持编写出版思想政治教育或学生事务管理类专著教材,择优列入校级规划教材予以专项支持。
实施“激励支撑”工程,激发工作积极性。注重学生工作队伍职业生涯规划,支持转岗、学位深造、职业化“三向”发展。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符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思政队伍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完善思政队伍信息成长档案,实现职级职称、奖惩情况、专业发展方向等职业发展数据动态管理。改革专业教师评教模式及思政队伍工作考核评价方式,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行职务职称“双线”晋升,完善行政职级发展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序列职称评审成果认定办法,探索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成果认定范围。
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扩大载体影响力。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实现参与人员全覆盖、技能考察全方位。举办辅导员论坛,引导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将思政理论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开设“以案论道”辅导员工作坊,分享交流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专项问题与实践经验,实现工作方法互鉴、经验共享。建好“两微平台”,提升“微思享”亲和力,鼓励思政队伍用接地气的语言开展思政教育,注重“微课堂”教学性,将“微课堂”成果转化为思政教育教学形式,融入班会课与形势政策课。建立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政平台,形成网络化思政队伍工作矩阵,打造网络思政生力军和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