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以深化德育综合改革为契机,扎实开展大学生进“千村、千企业、千社区”计划,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增强实践育人效果。
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制度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财经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不强、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统一性不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性不够等问题,学校按照“12345”的设计理念,研究制定“三千计划”实施方案。“1”即以“实践育人”为宗旨,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2”即推进学校、学生两个层面双向驱动,协力推动育人体系有效运转;“3”即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鼓励教师精心指导、实现教学相长三重作用;“4”即设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调研、公益志愿服务+调研、红色教育+调研、人文历史地理考察四大模块;“5”即对组织、制度、机制、技术和文化等五项要素有效整合,确保实践育人有序开展。
坚持目标引领。按照“三千计划”凝聚师生共识、打造特色品牌、搭建实践平台三项目标任务,构建起一整套保障和提升实践质量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实践团队制度,鼓励跨学院、跨学科专业、跨年级组建实践团队;二是建立指导教师制度,为每个团队配备学术指导教师和行政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各自分工做好专业指导和管理指导;三是建立激励约束制度,对参与实践活动并完成任务要求的学生认定相应实践学分,将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计入教学工作量,对实践优秀师生、优秀调研报告给予表彰奖励,对优秀团队、少数民族及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经费资助或补贴;四是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出台《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安全工作意见》,与实践团队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团队队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五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设立“三千计划”专项经费,鼓励各学院加强经费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和资助。
创新育人模式 打造特色品牌
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学校培育形成了“三全育人、三同发展、三维选题、三向转化”的实践育人特色品牌。
“三全育人”,一是强化全员育人,引导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全面有效参与,实现参与学生的全覆盖;二是注重全程育人,组建专业教师与学团工作干部指导团队,对学生选题、立项、调研、报告撰写和成果转化等进行全程指导;三是坚持全方位育人,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建立网络平台,发挥基地功能,加强安全保障,建立全方位育人机制。
“三同发展”,一是师生共同参与,增强对社会的认知感和责任感;二是师生共同锻炼,破解重理论轻实践、学用脱节、学用“两张皮”等问题;三是师生共同成长,在科研素养、社会服务和思政教育等方面相学相长、共同发展。“三维选题”,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学生专业兴趣、教师学术研究三个维度进行选题,聚焦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向转化”,一是实践成果转化为科研项目、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设计,不断提升师生科研素养;二是为师生参加创新竞赛、学科竞赛提供调研素材,促进创新人才培育;三是发挥智库作用,服务政府决策。
统筹协调推进 务求育人实效
“三千计划”实施以来,学校累计有28875名学生、1832人次教师,组建了40多支实践团队,先后到2976个村、2571家企业和2632个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共投入专项经费280余万元,各学院投入经费73万元,获得其他社会力量投入经费55余万元。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通过参与“三千计划”,学生体察了当代农村、企业、社区的现状,增强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撰写实践报告3000多篇,多个团队和调研成果获团中央、团省委表彰,学校团委连续三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和省级创新竞赛奖励900余项。其中,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全国金奖3项;全国财经类高校创新创业大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学校“三千计划”的实施,得到中央政策研究室、人社部、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等单位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三千计划”被列入全省政府系统调研课题,调研成果多次得到省领导批示,被省直部门应用达到3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