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体系,推进学分制改革。构筑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个性化课程四大类课程体系,其中通识教育分为通识必修、通识限定选修和通识任选课,通识学分比重占全部课堂学分的50%,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范围。积极推动学分制改革,扩大选修学分比例,选修课学分占全部课堂学分的30%左右。制定校外学分互认管理办法,学生在国内外高校修读的课程经过认定可以计入培养计划。放宽学生每学期修读学分的上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灵活制定个人学习进度。
强化实践育人,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制定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与实施办法,对标“拔尖型”“卓越型”“创业型”三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第一课堂发展相适应的第二课堂高水平个性化培养方案。创新第二课堂成绩单多元呈现模式,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打造青年学子学习成长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引导与传播,加强共青团工作的网上阵地建设,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整体布局。
深化创新创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财经人才培养质量。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开设创新创业型人才证书班,规划本科生、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匡时创业班,培育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成为创业种子选手和创业引领者。规划和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完善创客空间创业实践,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