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明确“授权、转让、作价、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优化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流程,厘清校内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协调管理机制。改革创业管理制度,允许学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允许教师和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并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组建政府、高校、企业创新联盟,建立以行业企业共建为引领、学校示范为先导、学院组织为主体、项目实施为依托、教师参与为核心的校企研究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市场化。促进优势学科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融合,与西部的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平台,携手攻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
激发科技人员活力。明确科技人员可对其科技成果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及混合实施等方式进行转化,探索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和资源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适当引入资本投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下放和科研人员奖励、报酬比例。学校对持有的科技成果,通过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或混合实施等方式,推动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的“职务科技成果收益(股权+现金)混合所有制”。
拓宽成果转化渠道。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友资源,成立一八九六科技双创基地,已建成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以及加速器。联合以校友为代表的社会各方资本,设立西交科创基金、西交种子基金、西交材料基金等总规模7亿的创投基金。发起设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全球校友组织,与校友企业、校友组织和高校等建立紧密合作,发挥高校和校友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初步形成“机制创新—资本参与—孵化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创业反哺母校”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