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新闻资料   
山东理工大学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
作者 :
来源 : 学校文件
发布时间 : 2018-04-09
阅读次数 : 1577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提升学校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依据,进一步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内涵发展,以科技创新要素和人才为支撑,以“新、特、优”为着力点,全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中做出突出贡献,在引领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走在前列。

二、专项行动

(一)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交叉融合,依托“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新工科试点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建设新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5年内打造省级学科专业群5个左右。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强化学科跨界融合,催生新的增长点,完善学位点布局,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增加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

2.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围绕“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推进“专业+”改革,对接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选聘产业教授,推进各类创新实验班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校企联盟,成立行业产业联合协同育人中心,建设校企合作特色专业10个,5年内新增省级研究生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基地5个左右、省级本科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6个左右,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创新创业学院)

3.拓展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对接政府、企事业单位新旧动能转换人才需求,整合校内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以岗位培训、专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专题培训,拓展省内及全国培训业务,5年内打造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理工培训平台。(责任单位:继续教育学院、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MBA教育中心)

(二)打造学科科研平台,服务十强产业创新体系

4.强化一流学科建设。依托农业工程一流学科,对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主动参与省精准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创新发展。依托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优势学科,精准对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等产业,攻关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省一流学科新突破,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海洋装备等新的增长点。(责任单位: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

5.加快建设科研创新平台。依托淄博市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和学校相关领域人才、研发优势,牵头建设山东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鲁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学院、研究院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围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领域,开展相关研究,自建或联合建设研发机构。积极探索学术特区建设,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创新原动力,推动产业发展,5年内建成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左右。(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服务地方办公室)

6.推进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与淄博市共建鲁中创业创新中心(齐创大厦)、大学科技园,促进科教融合发展,推动全方位产学研合作。落实省科技厅“千人服务千企”,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精准对接。(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创新创业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

7.提升齐文化研究院服务功能。依托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深入挖掘齐地文化,服务精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助力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将研究院打造成集科学研究、传承创新、创意服务于一体的省高校一流协同创新中心。(责任单位:社会科学处、齐文化研究院)

8.建设特色智库。整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质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智库,加强研究平台建设,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质增效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人才培训和数据技术支撑。(责任单位:社会科学处、淄博发展研究院)

(三)优化战略合作布局,助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

9.深化与淄博市校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九大工程”,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淄博区域产业布局,对接“753”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科技供给。落实“就职理工、服务淄博”理念,打造校城融合发展区域共同体,实现平台共建共享、人才共引共用,建设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责任单位:服务地方办公室)

10.深度融入综合试验区总体布局。推广校城融合发展经验,扎实推进与青岛、烟台、潍坊、东营、威海等区域的战略合作与互动发展。规划建设青岛研究院,积极推进潍坊研究院建设。(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发展规划处、服务地方办公室)

11.抓住学校申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共建高校的良好机遇,积极参与淄博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特色学科和科研平台优势,推进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发展规划处)

(四)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提供新旧动能转换坚实智力保障

12.加强高端人才引育。精准对接十强产业和学科建设,用好省市各类人才政策,以“学科+领军人才+团队”模式,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双百工程”,打造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新旧动能转换和学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责任单位:人才工作办公室、人力资源处)

13.强化青年人才与团队建设。大力扶持和培养40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储备一支科研能力强、专业学识深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依托国家、省级研究平台及各类研究院,对接省市人才工程,发挥首席专家和特聘教授的核心作用,加强人才团队建设。(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

(五)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服务省市高水平对外开放

14.进一步促进师生国际交流。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和学校重点学科专业,每年重点资助45岁以下、4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海外研修,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赴海外修学。(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15.建设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研发,5年内建成4~6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吸引海外杰出科研人才、优秀创新团队来校工作。(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三、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实施。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动适应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化综合改革,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与矛盾,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释放新的发展动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三)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按照“深化落实年”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切实提高服务行动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工作成效的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强化宣传引导。紧密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深入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学习宣传活动,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为服务行动深入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进一步转变作风,担当实干。


附件

1.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重点项目



序号



重点项目

责任单位

(排第一位的单位为牵头单位)



任务举措



完成时限

1

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和布局

研究生院

  1.积极增列服务十强产业学位授权点,实现增量结构调整;

  2.面向十强产业需求,研究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现存量结构优化,完善结构布局;

  3.优化学科研究方向,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加大对相关学科的倾斜支持。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2

优化专业结构

教务处

  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专业布局。逐步对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群)进行交叉融合和改造升级,新增新能源汽车、智能农机装备、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专业方向。5年内打造省级学科专业群5个左右。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3

专业+”改革与新工科建设

教务处

研究生院

创新创业学院

  1.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卓越金融人才、卓越文化创意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双创”课程与师资建设;

  3.依托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类别,选聘一批产业教授;

  4.与行业产业联合成立协同育人中心,与东岳集团、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新华制药等企业建立校企联盟。

  建设校企合作特色专业10个,5年内新增省级研究生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基地5个左右、省级本科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6个左右。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4

理工培训平台建设

继续教育学院

省职教师资

培训中心

MBA教育中心

  由继续教育学院牵头,整合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MBA教育中心等校内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以岗位培训、专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专题培训,5年内打造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理工培训平台。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5   

一流学科建设

研究生院   

   1.重点支持农业工程,对接产业发展,率先冲击国内一流,2020年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10;

   2.强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积极培育一流学科,2020年1-2个成为省一流学科,显著增强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学科基础。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6   

两院两中心一园建设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研究生院

创新创业学院

服务地方办公室   

  1.联合淄博市的研究力量,加快建设山东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鲁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2.与淄博市共建鲁中创业创新中心(齐创大厦)、与地方、企业共建技术转移转化交易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7   

特色产业研究院建设

科学技术处   

  充分发挥理工科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对接产业,在学校与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研究院。5年内建成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左右。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8   

齐文化

亮点建设

社会科学处

齐文化研究院

  依托齐文化研究院(齐文化传承与示范区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积极参与淄博市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体系建设,提升文化发展软实力,助力齐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9   

特色智库

建设

社会科学处

淄博发展研究院   

  发挥人文社科研究优势,主动服务政府和行业,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的特色智库。

  1.依托淄博发展研究院(稷下智库),围绕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服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决策;   

  2.依托经济学院和宏观经济研究院,构建链接政府、高校、金融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平台和研究中心;   

  3.依托管理学院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研究机构;

  4.依托图书馆(科技信息研究所),全力打造面向政府、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情报服务平台。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2018年底完成智库建设布局。

10   

校城深度融合发展

服务地方办公室   

  结合新旧动能转换、淄博市区(县)域经济发展,优化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积极探索与淄川、博山等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将与淄博市的校城融合打造成为校地合作的样板。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11   


科学技术处

发展规划处

服务地方办公室   

  以省局共建为牵引,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力争将工程陶瓷研究院、先进制造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创新基地;积极开展与火箭军研究院的战略合作。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12   

高端人才引育

人才工作办公室

人力资源处   

  充分利用各类人才政策红利,围绕重点学科方向、重点研究领域构建高端人才队伍,到2022年,在院士、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实现突破并有较大增加。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13   

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处

人才工作办公室

  加大海外优秀博士引进力度,深入实施“双百”工程,加强对优秀青年博士支持,强化对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队伍的培养。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14   

人才团队建设

人力资源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以首席专家和特聘教授为核心,依托学科、科研、教学平台,对接省市人才工程,形成一批在主流研究方向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团队,推动更多团队入选省级、国家级团队项目。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15   

师生海外研修

人力资源处 

国际交流处 

教务处   

  1.深入推进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每年重点资助45岁以下、4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海外研修;

  2.扩大本科生、研究生校际合作与派出规模,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赴海外修学。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16   

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研究生院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利用省市“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重大机遇,对接省市对外合作平台,发挥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的科研优势,积极开展国际科研项目、平台、专利、论文、学术会议等方面的合作。5年内建成4~6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

20184月启动实施,持续推进。


2.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铁柱

副组长:刘国华 王立斌 魏修亭 易维明

成 员:司继胜 张子礼 张宗磊 王介忠 张晓连 任传波 陈志伟 苏守波

    王发刚 李新红 江世成 张灿贤 吴宗杰 丁桂波 葛文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张宗磊兼任办公室主任,葛文庆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 范卫波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