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表彰2017年度
全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的决定
鲁高工委[2017]52号
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加强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在各高校评选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组评审,从收到的301篇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31篇、二等奖61篇、三等奖90篇;从收到的34部著作中,评选出优秀著作一等奖12部、二等奖13部。现予以公布表彰。
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
2017年12月29日
优秀科研成果(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31篇)
论职业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 山东大学 神彦飞 赵健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辅导员帮扶问题学生个案研究 山东大学 林 竹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特征与教育引导 山东大学(威海)时华忠 李祖超
让看齐意识深植党员干部心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张 鹏
试论高校人才就业中“人本理念”的先导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周晓东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山东农业大学 许盈 李万佳 于洋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 林淑玉
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现状及应对 山东师范大学 陈 钊
女大学生学业状况调查与思考——以山东三所高校为例 烟台大学 杜德省
创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 宋婧杰
基于规培形势下医学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讨 山东中医药大学 田 原
宿舍人才共生效应视域下的大学生幸福感提升路径的探析 青岛科技大学 李 卉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 青岛理工大学 郭建锋
大学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 王长恒
碎片时间管理视角下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济南大学 王 帅
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主体结构与内在逻辑 聊城大学 李士峰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山东建筑大学 卞 梅
互联网直播平台的绿色传播 青岛农业大学 嵇安奕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临沂大学 丁瑞兆
“被时代”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思考 山东财经大学 朱维霞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齐鲁工业大学 李月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卓越特质及培育研究 山东工商学院 张海燕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 潍坊学院 张芳芳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成长背景下的差异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例
菏泽学院 任雪莲
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及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烟台南山学院 刘奎杰
共情干预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路径探析 青岛黄海学院 李圆圆
文化自信视域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姜 岩
土木建筑类专业融入产业文化促进文化育人探索与实践 东营职业学院 杨登山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培育维度探析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马石迎
高职院校自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济南职业学院 孔令柱
试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余景波 范晓艳 张峻
二等奖(61篇)
发展观角度下的大学生班级建设目标规划 山东大学 刘金帅
精神信仰层次:“场域-惯习”理论框架内的一种解读
山东大学(威海) 韩巧霞 徐国亮
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张欣泉
运用“慕课模式”改进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思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张程 郑健 黄善波
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 于小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访谈活动”为例
山东农业大学 韩 菡 王 平
“校园贷”凸显的大学生信用安全教育缺失及应对策略 山东师范大学 黄春霞
传统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 烟台大学 李 芳
浅议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特点及借鉴 青岛大学 周 秩
浅析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基于某市的调查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 姜振栋
“互联网+”风口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视角
曲阜师范大学 杨玉强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机制 曲阜师范大学 陈 敏
SWOT分析法在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中的应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 唐心恬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与骨干力量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 林美玫
浅议大学生宿舍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青岛科技大学 秦洪庆
角色转移、大数据与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青岛理工大学 王 粲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青岛理工大学 李晓辉
论稷下学宫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规范化范式——以《管子·弟子职》为视角
山东理工大学 陈 强
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的生态位困境及对策 山东理工大学 朱星辉
改革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 济南大学 王 群
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聊城大学 朱玉超
“微时代”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研究 山东建筑大学 贾德芳
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及其路径探析 鲁东大学 张 伟
高校学生管理涉及的法律问题的思考 青岛农业大学 张 馨
高校网络信息服务文化育人功能的强化 临沂大学 傅春长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学生分类培养模式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
山东财经大学 汤长胜 朱维霞 程佳
聚焦学业发展促进全面成才——学生发展理论视阈下学生工作之思考
山东财经大学 赵雅莉
贫困大学生继续社会化进程中的时空变动分析 齐鲁工业大学 李 楠
医学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以泰山医学院为例
泰山医学院 王长发
基于层次分析法医学生综合素质多级模糊评价 滨州医学院 王朋朋
基于内化过程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研究 济宁医学院 马俊卿
以自媒体平台拓展高校学生红色教育 山东艺术学院 王 雯
基于AHP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山东工商学院 张 瑞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基地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山东交通学院 周颜玲
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 山东政法学院 魏 丽
关于如何促进时间节点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初步探索
——以毕业生离校教育和新生入学教育为例
齐鲁师范学院 张 帜
应用型本科院校西班牙语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衣 海 永赵凤
平安公寓建设中大学生主体作用浅析 山东女子学院 陈燕华
对理工科高等院校音乐类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德州学院 董玲 王宝泉 张 阳
地方应用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机制研究 潍坊学院 刘德才
基于齐鲁文化视角山东省高校大学生人格培育及实践路径研究
泰山学院 陈显捷
“大职业教育”背景下春季招生学生入学教育工作思路探索 枣庄学院 焦成冉
“积极关注”技术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 滨州学院 张 然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菏泽学院 潘洪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菏泽学院 李 伟
大学生“校园贷”问题现状及对策探究 济宁学院 岳 娜
本专科共存院校多元主体兼职辅导员工作探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颜素杰
新媒体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 山东管理学院 郭胜召
中国梦语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六个视阈
烟台南山学院 李长亮
高校立德树人中知行合一原则的价值运用 青岛滨海学院 张 宇
孝文化对医学生优良品行影响的调查分析 齐鲁医药学院 朱素英
从理念到实践:全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史 杰
浅论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形象建设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 汪晓静
职业规划对高职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研究——基于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
潍坊职业学院 周 荃
基于创业能力提升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王金诺
思想政治课“痛客”之思与“创客”之解——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邱建明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马成玉
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相结合的中职学生管理研究与实践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刘 坤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刘雪巍
师德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对策探析
济南职业学院 刘 君
育视角下高职院校“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思考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邵 凯
三等奖(90篇)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山东大学 吴 俊
高校大学生班级组织建设的策略和途径研究 山东大学 刘金帅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山东大学(威海) 马 莲
高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策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国卿
学校突发事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赵振华
大学新生适应情况分析及教育方案探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白凤强
以法治为核心理念的高效管理模式探索 山东农业大学 于 洋
中外合作办学国外留学阶段学生教育与管理探析
山东农业大学 张丽敏 张 会 吕建设
手机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山东师范大学 魏 宁
高校学风建设的协同机制创新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解 婷
“互联网+”环境下国内外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烟台大学 李 江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究 烟台大学 蔡新海
关于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的实践与思考--以青岛大学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为例
青岛大学 张传亮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模式变革路径初探 曲阜师范大学 王 琼
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以曲阜师范大学 “孔子文化月”为例
曲阜师范大学 王建阳 姚妍君 尹军宗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探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 孙 倩
浅论高校辅导员必备的素养及提升途径 山东中医药大学 陈 晓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山东科技大学 范俊峰
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小平创新团队党支部实践为例
山东科技大学 苗汝昌
学习型组织理论下高校学习型寝室建设新视角
青岛科技大学 刘荣稳 代莉 楚晓俊
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基于文化多元化视角
青岛科技大学 李 磊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创新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 李 浩
创业精神培育: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 青岛理工大学 王 琦
论“西部计划”志愿者先进典型对当代大学生的引领作用 山东理工大学 陆广峰
自媒体与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 李兰晶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演化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 济南大学 杜 艳
基于大学生成长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索 济南大学 刘晓彤
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心理动机及引导——以微信为例 聊城大学 姜利波
女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缺失的四维因素剖析及对策 聊城大学 谢秀珍
基地项目相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 鲁东大学 赵吉云
高校大学生创业“分段式培养”策略研究---以鲁东大学为例
鲁东大学 宋韶彬 赵丽丽 程云波
大学生廉洁教育视角下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鲁东大学 杨 朔
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分析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 车广杰
基于人职匹配理论的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研究 临沂大学 胡秀俊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 临沂大学 吴建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山东财经大学 周新秀 裴 斐
“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服务研究 山东财经大学 周广春
“德智双学分制”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齐鲁工业大学 刘贤峰
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 齐鲁工业大学 左殿升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校园贷”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泰山医学院 杜 伟
新媒体在医学院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以滨州医学院“E梦园”新媒体综合服务平台为例
滨州医学院 崔保华
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潍坊医学院 孟维静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启示 济宁医学院 杨春燕
“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探析 山东艺术学院 杜 建
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解恒岩
微信在高校学生会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为例
山东工商学院 杨国平
李大钊社团活动及其对当代启示 山东工商学院 任祥华
“四个自信”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索与实践 山东交通学院 隋 翀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山东交通学院 宁兴旺
论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创新 山东政法学院 王文博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元化资助方式的探究
——以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经历为例
齐鲁师范学院 齐 鹏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石瑞宝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女子学院 孔祥慧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研究 德州学院 王传芬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以潍坊学院为例 潍坊学院 贺志波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大一新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育维度探析
潍坊学院 王秀慧
生态系统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枣庄学院 李 扬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滨州学院 董志强
贫困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滨州学院 张丛丛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菏泽学院 李晓燕
浅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语文教育 菏泽学院 杨晓敏
新媒体技术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郑业萌
管理时代的教育逻辑——高校学生管理供给侧改革 山东管理学院 顾笑然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建议 烟台南山学院 邹建永
长征精神指引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青岛滨海学院 葛云霞
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及其精神内核分析 青岛滨海学院 王慧卉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潍坊科技学院 刁加泉
心理游戏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齐鲁医药学院 杨丽君
刍议高校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对策 青岛黄海学院 张 艳
深入学习贯彻“两学一做”推进民办高校学生党建目标管理
青岛工学院 姜中杰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山东华宇工学院 刘占凯
微公益视角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程鹏程
高校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刘 宁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卢 文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兼职法律问题探究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毕茗阳
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吸烟状况调查 淄博职业学院 董同宝
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杨 威
以微信公众号助推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烟台职业学院 赵 辉
中华民族精神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培养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李 波
高职院校女生教育的困境分析与对策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潘玉爽
威海革命历史文化融入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及实现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侯仕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威海职业学院 董 先
浅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服务于学生管理的研究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高月芳
***高中职教育新举措:“青年教育与就业储蓄账户”规划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王 凯
构建学院“大思政”格局打造“健康济护”教育品牌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孙世会
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设计初探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侯艳红
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法探究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费晓玉 隆娜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体系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韩业文
探析职业院校辅导员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王冠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与对策探索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查 政
优秀科研成果(著作)获奖名单
一等奖(12部)
引航——高校辅导员准入、培养、考核、发展机制研究 山东大学(威海)杨玉 贾鹏
初创企业创业者素质冰山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 乔宝刚
大学生就业、择业与创业理性指导教程 烟台大学 王虔祖
大学生社交与礼仪 (慕课版) 青岛大学 韩旭 宋立峰
儒家优秀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养成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 王慕东 冀玉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 宋 伟
中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 聊城大学 杨庆实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鲁东大学 赵汉杰
沂蒙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临沂大学 胡秀俊
新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齐鲁工业大学 郭 强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 山东政法学院 卢 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 滨州学院 王香美
二等奖(13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山东大学(威海) 郭晓妮
名家心路(第二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吕宏凌 杨晓静
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理论与模式构建研究 青岛大学 周 秩
高校“中国梦”教育的实现路径思政研究 济宁医学院 丁国军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济宁医学院 李 晓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略 齐鲁师范学院 李 华
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支持与风险规避 潍坊学院 马永生
民航飞行人才培养工作探索与实践 滨州学院 李 华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滨州学院 孙伟伟
师范生人文素养教育 菏泽学院 杨晓敏 李国华 王福朋
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指导与实践分析 烟台南山学院 孙玉梅 张吉松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烟台南山学院 侯力红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实践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苏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