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五有学子   
【教授访谈】张学义:不改初心,坚守创新
——访我校“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张学义教授
作者 : 曹洪涛
来源 : 新闻网
发布时间 : 2017-12-10
阅读次数 : 3948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在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张学义教授身上,有着众多让人敬服的“头衔”。

时间在流逝,事态在变迁,张学义教授已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但是那份追求科研、追求育人的初心依然坚守。

日前,我们采访了张学义教授,请他与我们分享他的人生经历及感悟。

青葱岁月,漫漫求学路

问:您是从小就对机械,比如汽车等方面感兴趣吗?您能谈一下兴趣和专业的关系吗?

答:专业的选取要与爱好相对应是最好不过的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我大学时期学校只有一千多学生,只有农机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工艺、拖拉机设计与制造、汽车设计与制造、拖拉机修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电气化这7个专业,我对机械类比较感兴趣,我的专业是拖拉机设计与制造。

问:您能具体描述一下您当时的大学生活吗?

答:当时学校学生很少,课程相对较少,教学的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但是每位同学的求知欲很强,都很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没有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淄博的夏天一直是火辣辣的热,教室里没有风扇,又闷又热,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心静自然凉。确实,当你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时,一切不利因素都将变得渺小。

问:当时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您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当时的大学生活没有如今这么丰富多彩,自然也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大学生活的主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的确没有捷径可走。课前注重预习功课,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是个可以让你在较少的时间内集合多人的智慧的地方,是最为关键的,把握好课堂听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作业则是巩固环节。三个步骤下来,你便能够知己知彼,既能知道重点在哪、也能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巩固学习。

问:您在学校任教两年后又选择了考取广西大学的研究生,是什么原因让您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答:首先,本科四年我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此时社会急需人才,我留校任职,任教两年后,基于对社会发展的判断,我认为学校的发展水平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尽管学校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科研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自身基于知识深度有所欠缺,为了提升自己、支持学校科研工作,我努力考取了广西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硕士研究生。三年后,我重新回到母校开始了我的科研生涯。

一生所寻,坚守科研路

问:到学校后,您申请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您又是如何解决的?

答:1990年年底,机电工程研究所成立,研究所只有五位老师,一切都是从零出发,但我们斗志昂扬。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购买角钢、槽钢、钢板等原材料,利用台钳、切割机、钢锯、锤头等制作所需实验设备;没有资金就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向相关部门申请科研基金。苦心人天不负,基于对车辆发动机低转速工况与高转速工况下发电机输出电压不稳定的问题,在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调研后,我们向山东省科技厅、国家农业部申请了“小型拖拉机用交流恒压发电机”科研项目,并获得了9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

问:到目前为止您觉得您投入最多的项目是哪一个?都走过了哪些历程?

答:二十几年前,我们发现车辆在夜间转向、道路崎岖、路面泥泞等工况下行驶时,由于发动机转速低、发电机输出电压低,车辆照明灯变暗,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白天平坦道路上行驶时,发动机转速快,发电机输出电压高,较高的电压很容易烧坏照明灯及其它用电设备。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车辆驾驶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难题,针对这个难题,我们考虑能不能研制一种新型发电设备,使得车辆能在发动机低转速时灯泡变亮,高转速时不损坏灯泡。基于这一思考,我们走访了大量车辆制造企业和资深驾驶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市场调研,发现市场上非常需求永磁恒压发电机,于是课题组成员投入了长达数年的精力,最终发明了永磁恒压发电机及可控整流稳压控制技术,该系列技术彻底解决了车辆“低速灯不亮、高速烧灯泡”的弊病,成功应用于市场,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关于科研成就,您最难忘的是什么呢?

答:2007年2月27日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我们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代表课题组站上了领奖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为我们颁奖的那一刻,我激动不已,内心深处更多的是一种感动。这是荣誉,这更是对课题组十几年坚守的慰藉与肯定。这一刻的背后是整个课题组十几年的辛勤努力,是十几年无数汗水的凝结,也是学校长期以来大力支持的结果。

毕生所悟,助学子成才

问:根据您的求学经历,您有哪些建议与学生分享?

答:如今专业划分细致、学习环境也较以往有了质的提高,但同学所面对的诱惑也非常多。网络是把双刃剑,网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同时网络也会打磨掉人的斗志,希望学生能够分清主次,真正的在大学有所学、有所感。聪明的人做事事半功倍,学习亦是如此,学习效率不能忽视,课堂效率尤为关键,教材每一年都在更新完善,老师更是活的知识宝库,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勤奋努力,学有所成。

问:当代大学生都会产生一种迷茫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您有哪些建议?

答:身为学生最基本的是听好每一堂课,打好基础,知识体系都是由简至难的过程,学到一定深度自然会有所认识,目标也会渐渐明确。知识储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发展方向,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来确定自身研究方向,选择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生路。同时,目标是随着自身的经历渐渐明确的,但每天要做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只有提前做好安排,才能让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生活也是一步步走来的,切记急功近利,沿路向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生活定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张学义教授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如果可以,我愿意做学校的守望者,守望着学校,不断向前,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他将自己的热血洒向了科研的海洋,同时,他也将自身的血液注入了学校的脉搏。时间在流逝,世界在改变,不变的是坚守科研的心,不变的是毕生的信仰。


[教授简介] 张学义,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发明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高校车辆工程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国家科技奖励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

责任编辑 : 王婷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