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代表、老师们:
大家好!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和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今天正式成立了。这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必将载入学校建设发展的史册。
刚才,与会代表审议通过了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和委员会选举办法,以及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人选;在刚刚召开的第一届委员会上,又选举通过了主席团成员,并推选我担任学校社科联主席,在此,我衷心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将不负厚望和重托,扎实组织开展好学校社科联的各项工作,努力为学校及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化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神圣职责,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型人才的重要产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也是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按照学校“一精神”“一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不断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近5年来,我校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部级项目31项,省级人文科研项目将近200项;发表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论文1440余篇;出版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90余部;获得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奖励共计52项,特别是在今年第3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有13项成果获得奖励,获奖总数列全省第5位,其中一等奖2项,在所有参评单位中,一等奖获奖数量并列第3位。今年上半年,我校聘任国内著名的齐文化研究专家王志民教授,担任齐文化研究院院长,由其牵头的山东省高等学校“齐文化传承与示范区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培育建设;学校还牵头承担了淄博市稷下学宫模拟展示馆和管仲纪念馆、姜太公祠扩建提升工程的学术支撑项目。10月份,《管子学刊》创刊30周年暨《管子》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20余名齐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汇聚齐国故都,研讨文化传承,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我校社科联的成立,标志着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又翻开崭新的一页,对于推进落实“一精神”“一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人文社会科学,扎实推进山东省重点马院建设,打造齐文化思想、人才和传播高地,把文化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营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育人环境,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我想围绕学校社科联的成立与发展,从三个方面,与各位代表作一个简单的交流。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性。社科联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要遵循“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要求,把握正确研究方向。近期要把学习、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切实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理想信念引领学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感染学生。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传授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知识,做好思想上的守望者、行动上的带头人,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充分发挥社科联桥梁纽带作用,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建设工作。我校地处齐文化发祥地,办学过程中一直弘扬稷下学宫崇尚学术、百家争鸣的优良文化传统,以培育英才、探索真知、服务社会为己任不懈努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潜心学术,勤于求索,形成了一批以齐文化研究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特色研究领域和优秀成果。在新起点、新征程、新形势下,学校社科联需要继承创新优良学术传统,积极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及跨学科间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搭建起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施展才华的有效平台。要着力发挥地缘优势,突出特色发展,聚焦齐文化研究,推动学校人文社科实现创新性发展。学校社科联的学术管理不仅要加强服务功能,还应注重战略、协调、组织的职能,要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为指导,以科研体制改革为契机,协助整合各方面资源,深入探索学科交叉集成新机制,力争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建立新体系、创立新方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具有山东理工大学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品牌。
三、着力彰显服务、导向和推动功能,积极参与决策,为学校和区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清发展形势,勇于担当,成为学校和山东省改革发展的智囊。自2016年4月,学校与淄博市签订校城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面深化合作,学校和淄博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新局面正逐步形成,校城融合发展“1+1>2”的合作效益正日渐彰显,学校在服务淄博过程中许多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新突破。淄博发展研究院是淄博市与山东理工大学校城融合发展的重大平台,在推进校城融合发展过程中,淄博发展研究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智库和桥梁作用,已成功跻身“十三五”山东高校科研创新平台。本月初,淄博发展研究院理事会及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成为了服务淄博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新型智库。社科联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再接再厉,架设联系学校和山东省新的桥梁和纽带,主动与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沟通交流,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为地方文化建设、教育改革、产业发展、企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等,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与服务。
老师们,平台已经筑就,机遇就在面前。学校社科联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活动,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促进社科联规范、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各位代表,在山东省社科联和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社科联一定不辱使命,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扣时代主题,顺应时势,扎根实践,积极作为,做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为推动学校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