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五有学子   
【良师风范】姜兆辉:青春织锦绣 一心纺未来
记职业道德模范践行者、鲁泰纺织服装学院教师姜兆辉
作者 : 宋立平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 : 2017-05-12
阅读次数 : 1102

“丝丝入扣”“锦上添花”“千丝万缕”“有条不紊”,详解这些寓意深长的成语,让我们深深感受着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承、中国工匠文化的精神基因。但是你能想到这是理工科的专业课吗?

这是鲁泰纺织服装学院教师姜兆辉为学生讲授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的有关内容。他是纺织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成纤高分子材料、功能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及纺织品的功能整理等方面的研究。

初心从教,笃定一生一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姜兆辉的目标朴素而又明确:我要当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学期间他刻苦勤奋,学业成绩全优,被推免为硕博连读生。随着学识的不断积累和对专业思考的不断深入,当一名纺织专业老师的理想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坚定。

2013年1月,姜兆辉作为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引进的第一位博士,走上了大学讲台。工作之初,姜兆辉虽然也面临教学、科研以及生活等压力,但他以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勇敢面对、不忘初心,在坚守中成长,在厚积中薄发。

课堂上,他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纺织观念,树立大纺织、超纺织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纺织不仅仅是纺纱和织布,其更广阔的舞台在于航空、航天、军事、国防、医学等新兴产业领域;实验中,他与学生一起领略各个历史时期纺织品独特的精神个性和文化生命形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工匠文化;课余时,他与学生一起探讨纺织品在我国“丝绸之路”文化复兴、“一带一路”资源开发与整合中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每当讲起专业相关内容,姜兆辉总是滔滔不绝,乐享时光。

“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姜兆辉始终笃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并努力使之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用心教学,始自一点一滴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为2011年新建专业,没有任何历史积淀,尤其师资方面更是高度紧张。姜兆辉入职时,该专业第一批学生即将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他自告奋勇地承担起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

作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他深知吃透教材才是站稳讲台之根本。他说:“纺织工程专业兼天地万物声色之美,且关乎人生之道,课堂教学一定要‘美’。”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他勇做讲台上的“工匠”,紧紧抓住课程核心和灵魂,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把枯燥的课程讲得活色生香。

“师资紧缺的前两年,姜老师每学期都开新课,每天早上6点多就出现在办公室,做课件、备课,指导我们学习,直到晚上10点多才离开,一日三餐均在食堂,几乎天天如此,风雨无阻,门卫室大爷都摸清了姜老师的活动规律。”现已就读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第一届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韦红莲回忆说。

“姜老师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根据教学实际自己一页一页做出来的,上课时,一页PPT老师能讲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分钟,起初我们都在怀疑这么多页PPT能讲得完吗?后来我们发现,的确讲不完。但是,姜老师把知识点全部整合在了一起,由一条知识主线向外延伸了很多分支,将零碎的知识点围绕在一条知识主轴的周边,舍了一些量却追求到了更高的质。很感谢姜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帮我们建立起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教会了我们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现在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学习大三的知识,所学知识点不易遗忘,受益匪浅。”2014级学生徐海南说。

对老师最大的褒奖莫过于学生的充分肯定,他先后承担了《纺织材料学》《纺织材料学实验》《纺纱学》《织造学》《织物组织学》《纺织学科前沿》等共计16门课程的建设、教学任务,在期末学生评教环节均获评优秀。“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就很难实现‘双一流’的目标。用心教学,从我做起。”

悉心育人,见于一言一行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道德言行的引导者。鲁泰纺织服装学院由我校与世界知名色织面料生产商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强强联合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优越的实践条件。作为纺织工程实验室主任,姜兆辉牵头建成了纺织基础实验室、面料设计实验室及纺纱实验室。由于仪器设备都是新购置的,没有使用经验,每次实验之前,姜兆辉都会提前一天对仪器进行调试。实验时,他陪着每一组学生共同操作。对于涉及到高温、高压及腐蚀性化学试剂的实验,他都认真为学生们演示,消除实验过程中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在纤维回潮率测试实验中,由于烘箱温度过高,姜老师会亲自放入纤维。”学生说。

学生刘宗法在进行毕业论文《Vectran纤维的化学稳定性研究》的实验中,由于纤维强力过大,实验室的单纤维强力仪无法满足要求。姜兆辉辗转联系了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亲自带领刘宗法去外地做了两天的纤维强力测试,得到了更精确的实验数据。

在小样试织实践课上,姜兆辉手把手教学生穿针引线,还给学生们讲述纺织领域的趣闻、最前沿的科技进展,参与同学们关于生活、学习和试织课程的交流,使精细且手工操作繁杂的穿综工序变得趣味横生,将枯燥且耐心要求较高的试织课堂变成了师生、生生交互的“织(知)心屋”,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情感认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姜兆辉一直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他自己带头不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蕴含着“无声胜有声”的强大感召力和说服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也让姜兆辉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专心科研,岂在一朝一夕

纺织工程是一个既古老又全新的工程领域,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生理的舒适感(轻薄、保暖、凉爽),还要满足心理的舒适(视觉色调光泽、触觉手感),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抗菌、抗静电、阻燃、防紫外线、防电磁辐射等),甚至多重复合功能。

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姜兆辉要做新技术突围吃螃蟹的人,他长期聚焦功能性PET纤维方面的研究。“科学工作贵在精细与有恒。”他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严谨的科学态度,锐意创新、精益求精,通过大量实验,不断地再检验、再证实,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了领域突破。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等项目,获2015年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四届全国纺织科学与工程王善元优博基金奖励,获201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5年淄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同时担任《材料导报》《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mer Bulletin》《纺织学报》《Polymer Composites》等多家国际、国内期刊的审稿专家。

姜兆辉的教学和科研相互滋养、共同提高,他将在科研中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相关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融合,让学生及时分享与学习最新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思路,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当一个人把有限的精力倾注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时,势必会忽略家庭。父亲离世前他未能在病榻前照顾,儿子出生不久因病住院期间,他白天上课,晚上才能照顾母子,每当念及这些,他总是心怀愧疚。同为教师的爱人却宽慰他:“作为老师,不仅要有小家的爱,更要有大爱。在工作中敢于担当,拥有博大胸襟,小家的爱才会有寄托。”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奋进在为师路上的姜兆辉,更是如鱼得水。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学生会给姜兆辉打上“关爱学生、求真务实、甘于奉献、为人师表”的标签;为什么他2013年入职,2014年即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15年获得第六届“大学时期,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称号、第七届“我爱我师——我心中最爱的老师”提名奖,2015年、2016年获学校教学质量奖,连年综合考评均为优秀等级。有心有力有担当的姜兆辉,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师生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 : 宋立平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