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来了,大家快上车吧,注意安全。”每周四中午,学校南门都会集结一批从图书馆、宿舍、教学楼赶来的戴着工作证和小红帽的志愿者,在96路公交车司机面带微笑迎接中踏上特教之路。
爱之传承:携手筑梦
这些志愿者来自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一个公益性社团——电气爱心社。自1998年成立以来,电气爱心社已经走过了19年的历程。自2003年引起社会极大反响的关爱小吉爱活动,到后来的“爱心家庭帮扶计划”“仁爱使者”志愿服务,到现在关爱特殊儿童的“支援特殊、共享欢笑”项目、“筑梦山村、爱心支教”暑期支教活动以及建立助力考研的“考研爱心图书室”等,爱心从未间断。
据社长周长志介绍,爱心社现有骨干24人,全校会员200余人。团队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新学期选拔过后,新成员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与特教中心孩子的交流及安全问题;培训过后,爱心社会带领新成员进行体验活动,策划工作日志,做好授课计划;后期指导老师对工作总结作出评价,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电气爱心社自纳新开始,吸纳了来自全校各学院的会员及干事,社团始终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以及大多数同学的利益。
“公益性社团有别于其他社团,久而久之,一部分成员可能就待不下去了,最终留下的都是真正爱这里也担得起这份责任的人。”周长志说道。
爱之践行:演绎幸福
“在你的世界没有颜色,在你的世界听不到我的歌,可是你有最灿烂的笑容,证明你生命中还有梦。”这首《一起长大》牵动了很多特教人员的心,他们乘着96路公交前往周村区火车站,步行到周村特教中心,给这里的特殊儿童上课。一位成员说:“现在想想最初的时候,孩子们对我们很是抵触,甚至有人身攻击,心里除了无奈更多的是心疼。再看看今天大家围绕在孩子们身边给他们上课,陪他们玩耍,一个微笑,一声‘哥哥姐姐’,一切都值了。”与特殊儿童的沟通确实是个大问题,一点点学习与他们的交流方式,一步步摸索有效的方式方法,新鲜劲儿过了就得靠毅力来支撑自己,5年来,他们始终用爱滋润着这群折翼的天使。
“支援特教·共享欢笑”志愿支教服务是电气爱心社组织的一个活动,2009年社团走进特殊教育中心,2012年末爱心基地挂牌,特教项目正式启动。每学期爱心社会选拔50名志愿者,负责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8个班的素质拓展教学,由特教教师负责志愿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志愿者学习特殊儿童心理学,并由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师进行教学评价,针对工作中各项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本项目至今,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们有的也从特教中心毕业走向社会,轮回交替中,不变的是最初内心的爱与责任。
实践表明,这个活动对于特殊儿童的康复具有良好成效,有助于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学形式也得到了特殊儿童的喜爱,教学效果得到家长和特教中心的一致肯定。本项目在2013年顺利入围首届山东青年社会组织优秀公益项目。
除了特教之外,爱心社组织的多项公益活动也在进行:“筑梦山村、爱心支教”暑期支教活动以支教为主、调研为辅,力求助学、筑梦、铸人,实现“筑梦山村,传递梦想正能量”的目的;“书送光明,书送希望”爱心图书募捐活动给那些想奉献爱心的人提供一个平台,2014年募捐活动成功募捐1000余本图书,2015年又为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募捐图书500余册;“阳光六一行·共圆生日梦”,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电气爱心社、团市委领导、社团指导老师与周村区特教中心的老师一起为特教中心的儿童举办庆六一活动,志愿者们也参与其中,一起见证孩子们的成长;淄博市宝宝运动会志愿服务活动让成员们体会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怎样清楚地认识自己、关心儿童;“义工在行动”活动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共建和谐社会的队伍中来,全面服务于社会,同时满足众多义工不同的帮助意愿。
在学校,电气爱心社为学院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给全校会员义工进行心理手语操培训,带着大家在手语中学会感恩、感悟成长,社团成员经常一起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让大家体会家庭的温暖,在团队合作中磨合。电气爱心社就这样和大家一起成长着。
爱之守护:且行且悟
不仅要给予爱,更要把爱守住。2012年冬天,在电气爱心社的组织下,一场帮助张店区沣水镇高炳村黄奶奶的活动正式开展。爱心社成员为其送去从爱心超市置办的爱心物品以及煤炭、食用油、白面等生活物资,了解黄奶奶的生活现状,送去温暖。2013年,“与春风同行、让爱心永驻”——重访孤寡老人黄奶奶活动就此展开。
和之前一样,黄奶奶又是早早收拾好院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去邻居家借来板凳招呼义工们坐下,她告诉义工们,自己这一年多过得很好,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不用再担心温饱问题;她还说多亏爱心社送去的煤炭,要不然那个冬天还真不知道怎么熬过去。黄奶奶虽然不认识字,也不会说些华丽的语言,却依旧让爱心社成员们感受到了她发自内心的感激。爱心社义工们离开的时候,黄奶奶一直将她的这些“孩子”送到村口,直到车走远她才转身回去。爱心社义工和黄奶奶之间不仅仅是帮助者与受助者的关系,更有一份默默的亲情,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植根发芽。
做公益性社团,付出的是大量的精力和体力,收获的是满满的温情和感动。“当时去博山支教,我教一些小学生做手工,走的时候收到了他们亲手做好的礼物,回来之后,每逢节日还会有一些孩子时不时打来电话问声好,很是感动。”爱心社成员小李说。作为学生心中的“老师”,得到他们的认可与回应,是件很令人满足的事。
目前,电气爱心社的成员大多数已在此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当谈及来此之后的收获及感触时,每个人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这和初中高中参加公益组织时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一个原因是投入的时间多,其次是做的事情更有实际意义。一起做公益,一起成长。”爱心社成员小于说道。不同性格的人,为了共同的兴趣集结在一起,凝心聚力,慢慢就成了一股绳,温暖细腻,也无坚不摧。
19年来,他们一直在努力,不断学习新的社团建设模式,关心社会热点、积极实践、认真探索,根据社会对于慈善的需求情况创新社团项目。就像周长志所说,爱心要一直传递下去,呼吁更多的人来做这些平凡的事,一如他们的宗旨——“用真心助残扶弱,让爱心温暖你我”。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凡中透露着踏实,踏实中映射出真诚。19年的爱心之路,温暖的笑容遍布校内外,一届一届爱心社成员从学长学姐手中接过爱的接力棒,又带着正能量义无反顾地前行。
“下车了,大家注意安全,跟上队伍。”到站了,阵阵春风沐浴着正能量吹向一张张青春的面庞,但这趟爱的班车却不会有终点,下一站,是更久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