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7月16日起,“三下乡”“瀚海·筑梦”社会实践团走进烟台市王家泊村开展为期2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围绕乡村生态环境、文化氛围营造、羊毛衫产业、柳编工艺传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内容开展支教、调研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村庄洁、文化墙,美丽乡村在行动。带着建设一个“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实践团对王家泊村的村容村貌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结果,制定环境治理方案。该方案包括宣传和践行两大方面。其中,宣传对象包括了支教儿童和村民,内容涉及到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政策理念,以及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废物回收利用、有害垃圾的处理方法等;践行体现在实践团以身作则,每天都会自觉打扫村中垃圾、带头整理村中乱象。在实践团的正面影响下,村中的孩子和村民们加入到美化村容村貌的行列中。“自从大学生来了之后,我们村庄漂亮了不少呢!”一位村民如是说。
同时,实践团队以王家泊村的文化特征,在村庄院墙、宣传栏等地,以好人好事、道德理念、政策标语为内容,以绘字绘画为形式,进行了新农村宣传画的彩绘工作,努力为村庄健康积极向上氛围的营造做出贡献。烈日炎炎下,团队成员将三幅美丽的壁画,展现到了村中主要的街道上,得到当地村民的一直好评。
大秧歌、广场舞,文化乡村在行动。实践团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号召村民观看学习留格庄镇历年举办过的秧歌和广场舞活动视频,鼓励更多的村民到村委会广场跳海阳大秧歌和广场舞。
在实践最后,实践团组织村民、支教儿童以及团队队员进行了联合文艺汇演。汇演节目多样,有小品、相声、歌曲、秧歌、广场舞、健美操、太极拳等,现场不断爆发出掌声和笑声,汇演最后,“瀚海·筑梦”社会实践团全体队员集体上台,由队长王国亮致感谢信,表达团队对村民的无限感激。最后最后一曲《再见》唱完,孩子们哭着上台拥抱老师,队员们最后的叮嘱是“记得听爸爸妈妈的话”“别哭,好好学习”。汇演结束,村民们要求和队员们合影留念,留下最后的纪念。“感谢实践团全体成员的努力,祝愿所有队员学业有成,希望今后可以常回王家泊村看看。 ”王家泊村村书记王天青满怀深情地说。
爱老人、教孩子,情暖乡村在行动。环保部王家泊村现有40岁以下劳动力不足10人,全村70%以上均为老年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老龄之村”。他们普遍缺乏养老保障,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的贴补,生活质量较低。
实践团针对这一情况,专门成立了老年帮扶组,每天九点到老人家中,与老人亲切交谈并帮他们打扫卫生,搬运生活用水,教他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方便与儿女联系。同时,利用晚上时间,和老人一起学习秧歌、广场舞和太极拳,以达到让老人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目的。更有村民将实践团来到村里进行帮扶的事迹写进大秧歌的戏曲里,唱了起来:“淄博有个理工大,大学生来到我们村,打扫卫生把活干,又抬水来又画画,还帮我们把孩子教,大家伙呀心暖暖,今天来把他们谢......”
实践团在帮扶老人的同时,不忘关照当地留守儿童。实践团经过精细策划,制定出特色的支教方案。除开设传统课程外,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安全与医疗卫生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头脑风暴、趣味手工、太极课,开展了红色历史传授、唱红歌等形式的红色教育,举办趣味运动会,让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并组织一次图书募捐,村上现在有了自己的图书预览室。
羊毛衫、柳条编,活力乡村在行动。除外出打工和务农外,王家泊村的其他两大经济收入来源是羊毛衫加工和柳编。
实践团详细调研了本村羊毛衫加工产业,发现村内留守妇女大多从事羊毛衫加工,一天的收入大都在30元左右,收入甚微。为此,实践团积极借助网络媒体大力宣传精美的羊毛衫,以帮助毛衫厂扩大销路,增加效益,进而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当地现代羊毛衫加工行业日益兴盛,而该地区的传统柳编工艺却正走向没落。“通过调研了解到,集体经济时,村里有40多户人在编,到了个体的时候,还有5-6户在编,现在就还有2户在做了,其中一户老人因年事过高,明年就准备不干了。”
为传承传统柳编工艺,实践团将王家泊村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柳编工艺引进课堂并组织孩子们到柳编老人家中进行观摩学习,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柳编工艺的感知,期待柳编工艺能得到新生代的改良并再创辉煌。
实践团的“多彩乡村行”得到了海阳市团委、王家泊村委以及本村村官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自发给实践团送馒头、面条等食品,主动给实践团提供浴室、住宿场所,使实践团的志愿服务得以顺利完成。此次实践有利于为大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增长大学生才干与阅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是一次非常珍贵的实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