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理工人物  五有学子   
【五有学子】ACM青年修炼手册
记“身边的榜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ACM创新团队
作者 : 顾春萍
来源 : 山东理工大学报 
发布时间 : 2015-11-27
阅读次数 : 159

  在我校9号教学楼的一间普通教室里,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活泼聪明,勇敢自信,坚持又富有激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在7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多次获得ACM/ICPC亚洲区域竞赛银牌、铜牌,多次获得山东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多名同学获得学校“科技创新标兵”荣誉称号……这是一群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他们是这些传奇的缔造者,也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榜样——ACM创新团队。
若想成功,得吃得了苦
  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对于ACM创新团队的队员们也不例外。他们曾为了一道编程题苦思冥想许久,曾经历过一个程序调试很多次仍不能运行的挫败感,曾吃过不少苦,流过不少汗。除了每周例行休息一天,剩下的时间他们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团队指导老师张先伟说:“队员们的训练很辛苦。ACM要求的知识宽度深度都远远超过课本内容,为了拓宽队员的知识面,我们每周都有各种培训课。另外,寒暑假也会有定期训练,两个假期休息的时间加在一起还不到一个月,但仍然有不少队员提前返校训练。所以团队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没什么值得夸赞的,因为这是大家应得的。”的确,如张老师所言,队员们付出的努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尽的。他们将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拓展上,常年保持着早上来得最早、晚上走得最晚的“学霸”记录;他们几乎每个晚自习都坐在电脑前上机实践,整间实验室里只能听到敲打键盘发出的“啪啪”声;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他们还要学习组合数学、计算几何、高级数据结构、高级算法设计、具体数学等专题知识。对于队员们来讲,不仅学习的任务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几个档次,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然而,正如张先伟老师说的“在实验室里待一天,就是修行了一天”,在经历了最初近乎“苛刻”的训练之后,留下来的队员都能够“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默默埋头于键盘与屏幕之间,在字符之间编写着属于他们的别样青春。
  ACM创新团队的传奇不是一朝一夕之间成就的,他们经历过严苛的训练,面对过一次比一次难的挑战,流过比别人多出许多倍的汗水,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正如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你若想成功,就得经历严寒。
齐心协力,团结才是力量
  有一句谚语叫做“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一个成语叫做“集思广益”,团队的力量往往出人意料。
  ACM创新团队正式成员有10多名,大家来自不同的专业,到这里组成了一个集体,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测试、实验,难免会有分歧产生,这时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将成员们分为3人一组,每组会定时接到任务,大家在一起分析讨论,经常会有不同的意见。“面对一个问题,我有这样的想法,他有那样的方案,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愿意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事很平常。”团队的小刘笑着说道。当问及如何解决这种分歧时,他嘿嘿一笑说:“通常都是上机实验,看一看谁的方案最合理,再决定采取谁的方案。大家是一个队的,互相理解很重要!”队员们采取这种科学而又温和的方法来解决小的分歧,不仅能够集思广益,而且保证了团队的和谐,两全其美。
  实验室从2008年成立至今,大家一起参加了许多比赛。由于是团队比赛,队员之间的配合协作十分重要。每当去参加比赛时,队员们便聚在一起讨论分析,以你之长补我之短,互帮互助。“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可能这个模块我不是很熟悉,但他很拿手,同样,他不会的东西我有可能很擅长,于是我们经常在一起分享、探讨问题,这样大家都能有很好的提升。”小李同学说道。谈起那些比赛,张先伟老师也不禁感叹:“我还记得当年第一次带队去参加ACM大赛,那时候同学们一道题都做不出来,题型不熟悉,环境也不熟悉,只能看着题目干瞪眼。回来之后,大家大受刺激,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在组建了实验室后更是奋起直追。终于,2011年团队获得了ACM/ICPC亚洲区域赛的铜牌,与山东大学并列省内高校首位,这与队员们的团结协作是密不可分的。”
  ACM创新实验室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队员们对实验室付出的心血,更离不开那股强劲的向心力。正是这股向心力,使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成为了最亲密的伙伴,使他们相互扶持,在ACM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内外兼修,做全面发展的好青年
  ACM创新实验室以创新为名,这不单单指这个团队在专业上有创新,还在于他们人才培养的目标。ACM创新实验室的老师们在关注队员专业素质训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队员们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
  “我们成立这个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让他们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提升。参加比赛是为了锻炼队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与强者面对面过招,感受与对手之间的差距,从而迎头赶上,而不是为了得奖得名次。如果仅仅是为了拿到某个奖项去参赛,那么比赛就失去了意义。”面对荣誉,ACM创新实验室的队员们却没有骄躁之心,他们将荣誉放置于实验室靠窗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任它们孤芳自赏。正如张先伟老师所言,实验室成立至今,一直坚持的信条就是“为培养人才而服务”。参加比赛是为了锻炼队员的能力,提升队员的专业素养。大三的小张深有体会:“有一次,我们代表团队去参加一个大赛,可最终成绩却十分不理想,我们觉得很沮丧,认为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但是回来之后,他们不仅没有埋怨我们,反而都来安慰我们,这让我很感动。”淡泊名利,学会包容,这是实验室带给队员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实验室的另外一位指导老师刘晓红,还兼任队员们的“生活导师”。除了在实验室里为大家答疑解惑外,她还在空闲时间带领大家去体育场跑步,以锻炼队员们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们长时间在电脑前坐着,不加强锻炼怎么行?”他们把队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当成了更高的目标。很多ACM队员已经走出了校门,走上了社会,但他们仍与母校有着联系,每每实验室要去他们所在地参赛时,老成员们便聚集在一起,去赛场为新成员鼓劲加油,抽出时间为新成员辅导。ACM创新实验室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除部分进入重点高校读研深造外,其余均进入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企业实现高质量就业,带动了学生整体精神风貌的提升与学院风气的好转。
  ACM创新实验室就是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以严谨的学风、广博的知识、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卓越的创新精神,营造了省内高校公认最好的ACM学习氛围,形成了省内高校最成熟的“以校赛带面、以训练带片、以大赛拔尖”的三级ACM创新能力训练机制。它的队员都是我校莘莘学子中的平凡一员,他们的传奇是用勤恳与奋斗书写而成的,在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同时也带给周围人满满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 : 宋立平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