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笔尖恍惚地流走,感觉还不到一袋烟的工夫,踏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片神圣的土地已经整整九年了。
回首2004年7月,我告别父母,伴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激扬乐曲,毅然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神秘西域。西行的列车还是那么的熟悉,“咣当咣当”的声音依旧在耳畔回响。曾经简单的行囊,如今已变得厚重;曾经光洁的脸庞,如今已是皱纹斑斑;曾经的单身汉,如今已经拖家带口。依稀记得,在进疆八周年纪念晚宴中,几杯小酒下肚,有感而发,写下一首小诗,取名为《进疆八周年祭》,曾感慨:“八年的风雨与艰辛中,自己收获的是感动;感动与恩赐中,自己感受的是关怀。明天,后天,亦或是更远的将来,无论在哪,总有曾经的感动和坚定的执着。”
来新疆之前,没有人告诉我西部到底有什么,更没有人告诉我西部到底是什么。临行前,有人告诉我,新疆很苦,在荒无人烟的边疆地区,当地的牧民依旧用牛粪擦碗,而且几个人用一个碗轮流着喝酒。一直以来,了解边疆的唯一途径就是各类新闻媒体,由于信息的闭塞,边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直是古人描述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当然还有八月飞雪。突如其来的解释,让我心有余悸,但是,我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西部寻梦之旅。
九年的西行之路,让我感受到祖国边疆的幅员辽阔,景色迤逦,同时也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兵团人的伟大。是的,戈壁荒滩之中,孤烟依旧袅袅;大漠沙海边缘,生命依旧倔强。如果说来兵团之前,我对兵团的认识还十分模糊的话,那么九年的西部生活让我足以认识了兵团,品味了兵团,她让我感受到辽阔的西部边陲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曾经以为,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竞争主体多元化的嬗变,造就了人们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感动,似乎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但是,当我走进兵团,真切地感受兵团的时候,才明白,我所期待的感动,其实就在身边。来到兵团后,记得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是什么让兵团人无怨无悔,靠的就是这深深的大漠情。”是的,兵团对于我,尤其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陌生的。兵团人对大漠的感情,对祖国的忠诚是无与伦比的。50多年前,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下,十万曾经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军人集体转业,在“路到边、沙到边、水到边”的戈壁荒滩上安了家、扎了根,成为一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主力军,成为祖国西北边陲永不移动的界碑。一大批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放弃内地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环境极为恶劣的新疆,加入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行列中来,成为了兵团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值得感动的是,无数华夏巾帼也冲破艰难险阻,毅然来到新疆,来到兵团,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兵团人,成为真正的“戈壁母亲”。
远离故土,来到兵团,也算是兵团人了。感受着中国边疆的特殊生活,体验着兵团人的特殊感情,时刻为“摧不垮的军垦魂、攻不破的边防线、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所感动。如今在兵团精神的鼓舞下,新一代兵团人正和老军垦一起,继续着屯垦戍边的伟大历史使命,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三大”作用。
仔细地回味在兵团生活的酸甜苦辣,心中总是感慨万千。九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曾经的客人,如今却变成了主人。和内地的朋友聊天,自己总是盛情相邀,极力邀请他们来兵团做客,每每此时,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达坂城的姑娘,大漠、胡杨、戈壁、草原,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艾青的《年轻的城》,尤其是金庸笔下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天山,我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知道,朋友对新疆特别是对兵团也越来越向往了。我也知道,自己是以主人的身份介绍新疆、宣传兵团了。
人的一生总是在漂泊,但是无论走到哪,总有一个落脚点。八年多的西部生活,我早已经习惯了羊肉串,习惯了手抓饭,更习惯了兵团人的热情与豪爽。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多,我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毕竟,广阔的西部等待着众多有志青年的开发,将来的新疆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贫穷与希望并存,热情与美丽同在。西出阳关路,梦归西域情,我坚信西部所发生的一切感人的故事都会感动每一个人。毕竟,在祖国的最西部,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都在为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奋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饮下离别之酒,心里多少有些酸楚。可是,当我告别青岛啤酒,畅饮乌苏啤酒的时候,陪我共饮、邀我赏月的依旧是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是的,不论走到哪,朋友的关心依旧,亲人的问候依旧。
一个人的成熟,总有一个过程。记得有句话说得好:人的经历是一把雕刻刀,而非常的经历是一把非常的雕刻刀,它能使人加速成长……“人走多远,心就有多大”,这是在我临行前朋友对我说的一句话。我知道,在边疆生活的日日夜夜,一个人在外漂泊的酸甜苦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真真切切体会到的。只有远离家乡,独自在外打拼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个中滋味。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到新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扎根新疆,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兵团人”。
在路上,我一路前行。
(作者系我校2004届毕业生,2004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