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一项,当时的指导教师是李新民。
2006年,我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两项,李新民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参赛,再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一项。
作为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指导教师,许多人都会认为李新民肯定是一个多年带队参赛、富有指导经验的教师。事实上,2005年是李新民第一次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李新民作为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是一名新人,在理工大学的一切工作对他来说也都是刚刚起步。
2004年7月,李新民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来到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他的到来,得到了院领导的关爱。院领导为其解决了生活上的诸多问题,特别在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上,让他和爱人深受感动。
李新民说:“不仅在生活上给我帮助,对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院领导也是经常过问,为我配备了教学、科研所需要的一切。对于这样的关心,我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是人之常情。”
当院里安排他担任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时,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工作中。
李新民认为,做什么事都应该注重方式和方法,讲求效率和效果。在指导数学建模参赛学生时,他看重的是对学生认识问题的方式、方法的指导,在解决问题上更加注重启发学生。平时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路、方法,从中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感。现在,还有不少他指导过的学生与他保持着个人联系。
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这个校级重点研究所中,李新民承担着研究所四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统计方向。他的同事说,只要是李新民承担下来的工作,他就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努力完成好。工作上的这种朴实精神,成为他努力踏实工作的一种内在源动力,这种动力往往体现出不断的持续性,更能支撑人把事情做得更好。
李新民近年来主要从事统计推断及混合模型等理论的研究,以及生物、经济、工程等领域中的统计应用研究。2004年曾获第八届“五四”青年概率统计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奖。2006年,李新民主持学校科技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他已在《中国科学》、《Journal of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Communication in Statistics》等国内外SCI杂志及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作为院学科带头人,虽然有很重的科研工作,但李新民一直承担着大量的本科生教学任务。对于教学,李新民的认识是,虽然学校有多种措施、办法督促教师上好课,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教师本人的自我约束、自我努力、自我提高,才能把课上好。
李新民主要承担统计学专业的教学任务,两年来教授过数理统计、统计软件、统计模型与试验设计、统计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多数为新开课。统计学是关于数量资料的采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它在各行各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每次为学生授新课时,他都先给学生介绍这些课程中的知识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应用性,使学生对这些课程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课下,他都尽可能地多找机会与学生交谈,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授课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最好的授课效果,他的课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
2005年李新民获得了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和2006年李新民连续荣获了校先进工作者称号和校教学质量奖;2006年李新民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第三届教学优秀奖。
李新民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和荣誉,然而,在学生和同事眼中,李新民依然还是那个外表平和、工作踏实的人,拥有这份质朴,他会精彩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