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五有学子   
□乘风破浪永向前
作者 : 王锦秀  
来源 : 理工视窗  
发布时间 : 2006-10-25
阅读次数 : 250

  2006年9月16日,在青岛大学电子设计竞赛答辩准备室里,调试成功后,胡成通、王贵玲、屠澄轶3人暂时把悬着的心放下,随即进入答辩室,沉着地演示。待答辩结束,看过周围其他大学代表队的硬件设备后,三人马上打电话告诉指导老师姜志海、苗汇静和学院领导,表示感觉良好;接着三人微笑着参观起了青岛大学的实验室,胡成通甚至把能摸的设备都亲自感受了一下。果然,不久捷报传来:由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组委会共同主办的2006年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胡成通、王贵玲、屠澄轶3位同学的“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获得一等奖,总成绩名列F题前茅;而且3位同学将免费、免培训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应用电技术工程师资格证书,这是我校参加此项大赛以来首次获得如此殊荣。
  此次大赛是山东赛区独立组织的第11届电子设计竞赛,共有来自50余所高校的360支代表队参赛。本次竞赛我校由教务处领导,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组织。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和工程技术学院的45名学生组成了15支代表队,其中15支代表队全部进入决赛,最终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奖率60%,高于全省40%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位于省属高校前列,胡成通、王贵玲、屠澄轶这组成绩最为优异。
  成功从来都是与汗水成正比的,比赛时的从容自信、赛后的胜券在握,是赛前的汗水做了最充分的铺垫。据王贵玲回忆,备战期间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困难,使得他们措手不及。领队老师还记忆犹新:三人抱着作品到达青岛后,发现调试不成功,于是拆开机箱,逐一检查,发现因车的颠簸,线路连接出现问题,三人沉住气,带着一夜未眠的疲倦又投入其中;之前他们整机联接调试已经成功,就在答辩的前一夜,因为强弱电干扰,调试时好时坏,最后胡成通想到了用“光电隔离”来解决,已经熬了一整夜,却无暇休息;9月16日答辩那天,这三个男生一直不停歇,直到下午四点,才吃第一顿饭……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用屠澄轶的话说:我们一直在摸索。屠澄轶是200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当时还在大二的他在学院担任多项职务,同时读着双学位,凭着对计算机编程的浓厚兴趣,暑假里他抽出身来跟随着苗老师将“凌阳”单片机实验仪的50多个实验逐个调试了一遍。凭借对单片机的掌握,他与胡成通、王贵玲两人组成一个团队。胡成通、王贵玲都是2003级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专业课的扎实,为他们后来的获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暑假里,他俩每日泡在实验室,夏日的闷热、生活的单调考验着他们的意志,然而苦乐一念间,胡成通这样兴致勃勃地描述当时的情景:培训时发了实验板,无题目要求,凭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在实验室忙碌着,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几天又过去了。成就感溢于言表。更为严峻的考验是竞赛时的六天六夜,他们苦苦备战,累极了,就趴在实验室桌上歇一会儿,走出实验室,彼此发现整整瘦了一圈。在执著指引下,刻苦作武器,勤奋作盾牌,一路摸索中拨开迷雾见太阳。
   性格既不张扬急躁也非内向自封,三人都是普通的学生,具有朴实的本质,不会剑走偏锋,而这些恰是一个团队所需要的。与他们交流时,三人时常谈着谈着,讨论起他们的作品,冒出一串串术语,然后略带歉意地打住,那份默契与认真让人羡慕。三人分工明确,屠澄轶负责单片机的语音功能,王贵玲负责硬件,胡成通负责软件,有意见共同商量、讨论,讨论激烈而不激动。电子设计大赛需要参赛人员掌握电力电子、电动控制、单片机应用等技术,更检验他们的学习、实践、创新等综合素质。良好的基础、暑期的苦学、开学后两周的持续备战……一切预示着成功。在比赛中他们完成了题目要求的基本、扩展功能后,自由发挥加上了“天安门广场MTV升旗动画显示”、“语音控制升降旗功能”,这使得他们脱颖而出。
  电子设计大赛为他们带来了荣誉,更重要的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他们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这一切得益于“学校与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竞赛期间,学院的院长、书记等领导多次到实验室看望,姜吉顺、解红军等老师不时关注我们的进展。”他们说,一句感谢道不尽心中情意。
  电子设计大赛作为昨天的辉煌已过去,今天的辉煌要争取,明天的辉煌需努力。胡成通、王贵玲继续学习电子设计这方面的知识,目前跟随老师做一些实验;屠澄轶在为本专业与双学位忙碌着,抽空就跑去“凌阳”单片机实验室。努力的脚步不会停下。站在高山之巅的笑傲,是斩尽荆棘、一路跋山涉水艰辛地走过来的。

责任编辑 :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