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五有学子   
□风景更在云生处——记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于先进教授
作者 : 崔文斐 范卫波  
来源 : 校报  
发布时间 : 2005-08-21
阅读次数 : 196

  于先进教授,1997年获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进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来到我校工作,现任我校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并被聘为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博士生副导师。
  他属于科研出身,但当他选择了在大学里工作,就决定了他的双重身份——既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又是执着谨慎的科研工作者。
  “没人上的课,大家都不愿意上的课,我来上!”于先进教授2000年下半年到化工系任主任时,这样对大家说。没有任何的犹豫与思考,在他看来,这是他的职责。他所开的课几乎都是新课,《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等课程都是我校原来没有的。“讲课与学和用完全是两回事,既要系统起来,又要讲出来,还要让学生能接受,这确是一门学问。”于先进在学习上成绩优异,一直读到博士学位,在知识应用上也是游刃有余。然而在讲课上,这位非师范毕业的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课呢?只有加倍努力备课。作为院长,工作繁忙,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备课,只有晚上加班加点,找一个既没有人又没有电话的实验室静静备课到深夜。前几天,有位在中科院读研究生的学生回来看他,一见面就高兴地对他说:“于老师,多亏了你,让我给咱学校争光了!”原来于先进主持开了一门讲座形式的课,由他自己和校内外的知名人士开讲座,只讲自己最得意的科研成果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一学期能开20多个讲座。这位学生因为听了这些讲座,了解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在中科院的老师上课时问了一个没学过的问题,然后问:“有清华的吗?”有,但是那个学生回答不出来。然后又陆续问北大、西安交大的那些同学,但他们都回答不出来。最后老师问:“谁知道答案?”这位学生不自信地站了起来,但他的答案却让老师刮目相看。然后老师问他:“你是哪个学校的?”“我是山东理工大学的。”他自豪地回答。正是于先进在课程上的这个创新,让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从老化工系到现在的化工学院,我们走得不容易。”2000年于先进教授到当时的化工系时,教学成绩并不理想,科研基础也较差。而现在的化工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均位于学校前列,学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前三名,就业率超过90%……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的默默付出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上,针对化工学院的新进教师大部分都不是师范毕业的问题,组织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讲课,对他们进行培训,特别是教学方法的培训,以老教师的优势带动新教师,使他们尽快克服教学第一关。科研上,于先进认识到科研管理与一般管理的不同,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不要管他干什么,只要帮他干什么。”平易近人的于先进与大家无话不谈,化工学院也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化工学院组成了五个科研梯队。“科研梯队的形成,不是将几个人绑在一起,而是在他们自己的接触和工作中,根据研究方向自然形成的。这样形成的梯队才是稳定的结构。”事实上,这五个梯队正朝着各自的方向稳定发展。这些年,于先进为了学院的发展做了不少事,费了不少心。他的同学曾给过他一个忠告:“你做院长有两种结果:一是一事无成,二是学院搞起来了,而你自己的科研生涯也结束了。”现在化工学院正在壮大,在各方面都走在了学校的前列,而他自己的科研生涯因为在学院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而结束了吗?2004年,于先进申报的“基于惰性电极的铝电解阳极过程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罪也是我们,功也是我们。罪是环境污染,但没有化工世界不转。”提起自己的科研,于先进教授侃侃而谈。从冶金到电池,再到化妆品,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可以看出他对专业的无限热爱。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使他无论多忙都不会割舍对科研的执著。夜深了,在实验室里还有他忙碌的身影;放假了,各地的大学、工厂中还有他奔波的足迹。在别人看来,将行政工作和科研工作同时做好是很难的,但于先进凭着他对科研的热爱和执著做到了。他共主持完成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辽宁省科技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各一项,主持完成原冶金部、国家黄金局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参与完成“973”、“863”项目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出版一本专著,该书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由于在黄金提取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成绩突出,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一次……
  “却道半山风景好,风景更在云生处。”虽然已经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但于先进依然孜孜以求,努力追求着云生处的更美风景。

责任编辑 :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