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力量,“蒲”写教育希望——“蒲公英”社会实践团历程
作者:臧真
发布时间:2022-08-10

  本网讯 外国语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团为响应“双减”政策,推动素质教育在乡村学校中进一步落实,团队成员于暑期一同前往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千峪小学开展实践和调研活动。

  活动开展前期,实践团成员围绕活动目的、活动主题及主要内容作出详细规划,确保让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实践影响和调研结果能够更科学和深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实践团跟随金老师全面参观了新建设的功能楼,包括钢琴房、实验室、书画教室等。团队成员杜湘颖在与金老师交流过程中,得知在近几年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帮扶下,学校设施总体得到很大改善,教室装潢翻新,教学工具愈发完善和升级。为积极响应“五育”育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校还新建设了音体美等主题多媒体教室。

  在交谈过程中,成员得知目前乡村学校面临比较大的一个困难是师资力量不足,实践团提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引进来”,许多乡村学校可以与当地大学进行合作,让更多大学生真正走进乡村,了解乡村,心系乡村。二是“留得住”,想要真正留住教师资源,除了靠吸引,更要靠保障。要大力宣传和落实乡村教师的工作保障和生活补贴,提高工资和五险一金待遇,对有切实贡献的乡村教师给予大力表扬和奖赏,贯彻“多劳多得”原则,坚持公平与效率并肩而行。同时大力宣传优秀乡村教师的案例,感化广大青年学子,激发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奉献教育,报效国家的热情。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学生合影留念并留下联系方式,以期后期更好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同时前往该校进行实习工作等,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实践团成员将所带文具礼物分发给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从实践得出真知,以实践增长才干。

  除此上述实践部分外,“蒲公英”社会实践团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针对“双减”政策对不同主体的影响、如何看待“双减”政策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意见等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此次调研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从不同角度反映尚存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法,为国家政策进一步落实提供更多参考性意见。以实践团成员王茜莹对烟台市福新中学谢老师访谈为例。谢老师表示,国家推行“双减”政策是为了让学科教育回归学校和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同时鼓励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促使学校积极实现配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以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除此之外,他还表示该政策也对教师这一主体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老师们布置作业时,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又需注重学科思维和素养的提升。老师不能简单重复地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布置单一的抄写作业,要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一个作业设计,顾及到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和多层次水平的学生。

 针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少家长表示存在收费不合理、糊弄学生家长、教学内容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希望得以继续整改和优化,校外机构存在的目的应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发展学生兴趣爱好,而不应唯利是图。最后,部分家长对政策实施给出进一步建议,如开启“家校合作”,又如政府加强对辅导机构的统一规范和科学指导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