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驻永西,温水模式促乡兴
作者:夏依旦
发布时间:2022-08-05

深挖乡兴新动力,力补乡兴新欠缺

为发掘现代乡村振兴新动力,深入了解以文化、政府引导、科技为代表的新动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暴露出的不足和问题,从大学生三下乡与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为其建言献策。近日,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情系三农,振兴乡村”实践团来到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镇山东省临沂市温水镇进行实践调研,并以乡村振兴示范村永西村为中心辐射到平邑县,进行参观、数据收集、采访与问卷调查、义演与义卖等系列调研实践活动,为祖国乡兴事业做贡献,为反哺家乡奠基。

青春力量驻永西,温水模式促乡兴

为了解温水镇乡村振兴工作规划与实践效果,深挖政府引导动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角色。“情系三农,振兴乡村”实践团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永西村进行参观、数据收集与采访系列活动,温水镇团委书记刘美协助联络,第一书记孙德忠进行招待。

实践团在第一书记孙德忠协助下首先进行系列展馆参观,学习温水镇的总体布局与规划,了解温水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槐文化精神等文化资源。利用走访调研、采访与问卷调查的丰富形式以永西村为例针对温水镇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大量数据收集。了解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工作进度与村民满意度等问题。以上述调研内容为基础,实践团确定了文化宣传、乡村教育、乡村文明建设三个方面为着手点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

文化宣传上,团队发现本地特色资源丰富宣传却较为匮乏,并未与互联网资源与多媒体经济联接融合。为此实践团将镜头聚焦乡村,跟随时代潮流,结合网络热点,带入年轻人思维,以当地颇具特色的古槐文化馆、烙画葫芦馆等为主题,为永西村拍摄短视频宣传片,,作品播放量达2.2万。为永西村宣传注入青春力量,为发挥出乡村振兴新动力实际效果提供新思路。

针对永西村教育资源较为落后的问题,实践团充分发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优势与校内科研资源,在食品科学系赵新河老师资助下,前往平邑县城进行为期三天的“理工大酸梅汤”义卖活动,取得总销售量110盒,并将全部收益捐于永西村儿童购置书本。此次义卖,不仅发挥高校科研技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积极作用,更与多媒体平台相结合,扩大活动影响力,从而提高民众对乡村教育资源问题的关注度。

针对采访内容实践团在乡村文明卫生建设方面开展系列助力活动。如:当地虽已有垃圾分类垃圾桶设置,但村民并不了解其内容,无法实行。为此实践团制作了垃圾分类宣传片与当地村委协商在村内公共影屏上放映,帮助村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平邑县夏季炎热潮湿,食物中毒事件频发。为提高村民对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的关注度,助力乡村文明建设,实践团在永西村文化广场开展义演活动。利用吉他弹唱、街舞、广场舞以及实践团院校实验室研制并资助的赤藓糖醇酸梅汤为手段吸引村民参与后,利用实践团主打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知识开展食品安全与卫生宣讲活动。以贴近生活为前提,向村民科普食品搭配与烹制方式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相关内容,反响热烈。

通过永西村系列活动,团队发掘温水镇乡村振兴成功普适性经验,将其总结为紧抓独特文化内涵、发扬本地特色产业与强调产业引进以及其辐射作用,并通过后续乡村振兴优秀范例对比证明其可行性。并从宣传、教育、文明文化建设三角度分析其不足,针对性的提出实验性解决方案、开展帮助活动。给当地村民带来一定益处,并为实践团调研内容的深入提供土壤。

走进平邑科技创新产业园,探寻乡村发展科技新动力

为了解平邑县当地科技创新成果和政府扶持创新创业政策落实,以平邑为例调研乡村振兴科技动力成果与经验,“情系三农,振兴乡村”实践团与平邑科技创新产业园进行交流。平邑科技创新产业园负责人孙伟、于少坤进行联络招待。

平邑科技创新产业园(“技术转移中心+科研研究院+创新创业园”运行模式)的总体定位是聚焦发挥有关高校和社会组织及其系统内的研发创新、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孵化、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等五大功能,与平邑政府以及企业共同推进优化平邑创新创业环境,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让产学研合作基地成为产业研发创新、创新创业孵化、企业高端人才培养的科技高地,成为平邑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园。

讲解员蒋飞飞从园区概况到高校联合、从当地特色农作物到特色成果转化、从人才培养到政府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产业园负责人于少坤从园区简介、沂蒙红色之旅案例展示、共建单位合作以及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专题培训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实践团代表针对产业园运行成本、人才引进、当地特色企业、乡村振兴等方面与其进行交流讨论。

此外,为扩大高校科研成果影响力,发挥科研成果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实践团带来本校食品系主任郭衍银老师果蔬气调保鲜技术与科技园进行交流,于少坤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和问题,并向实践团呈现以科技为依托,助力乡村振兴成功案例ETH后熟技术进行对比交流;

以实践团调研与交流为基础,在老师协助下,平邑科技创新园与农工学院就建立产学研基地达成共识,为促进高校技术产业化、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通过此次参观,实践团了解了平邑科技创新园与党团、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第三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充分认识到科技与政府引导在乡村振兴方面不可磨灭的作用。并拉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相融合,为科技动力注入新鲜力量。

探寻平邑红色文化---打造沂蒙特色乡兴品牌

为发扬平邑独特文化内涵,打造沂蒙特色乡兴品牌,实践团抓住红色文化这一突出文化动力亮点资源进行系列调研。

红色文化方面,实践团选取八路军115师桃峪高干会议旧址、苏家崮烈士陵园和九间棚景区,三个极具沂蒙特色的红色景点进行参观,并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高炮七十师、赴越抗美退役老兵张正全。

实践团成员在八路军115师桃峪高干会议旧址观看了丰富翔实的历史图片、图表、报刊、文献等档案资料,灵活多样的雕塑、油画、视频等表现形式,更加理解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艰难的历程。在苏家崮烈士陵园王保胜事迹陈列馆、八路军115师在沂蒙纪念馆、抗日烈士纪念碑、纪念亭、紫滕架回廊等纪念设施,实践团成员怀着崇高的敬意向革命先烈鞠躬缅怀。在九间棚景区,实践团成员参观九间棚旧址、龙顶山天池等场地。通过和当地居民交流,成员们详细了解九间棚村天翻地覆的发展历程和九间棚村党支部、村民将九间棚村建成“沂蒙明珠”新农村的感人事迹,深刻感受到“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称赞:“九间棚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

在采访活动中,张正全同志向实践团讲述,自己年轻时深受毛主席的鼓舞,19岁便踏上从军的道路。跟随部队前往湖南等地,在广西南宁准备战斗,后秘密进入越南参与援越抗美战斗。所在军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高炮七十师,战时部队代号为中国后勤部队170支队。部队曾以一年内摧毁74架美军飞机的优秀成绩获得众多荣誉,在援越抗美战斗中做出突出贡献。张正全同志向实践团传递老一辈革命人坚定的信念,并鼓励青年人为祖国复兴大业奋斗。

通过参观与采访内容,实践团充分感受到沂蒙红色文化精神在平邑的深刻影响力,并选取沂蒙红嫂方兰亭的故事进行翻拍,播放量破万,并引起临沂市委关注。通过翻拍红色经典实践团切身感受红色故事,以青春力量传递红色精神,打响沂蒙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通过上述活动实践团从以永西为例温水乡兴规划、科技动力、红色文化动力三方面充分了解了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实,并从大学生三下乡的角度针对其不足提出实验性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青春力量。

作者:刘梦雨 杨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