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首页  专题报道  身边的榜样  最美教师、最美教育工作者   
于鲁汕:一心一意为学生进步而努力
作者 :
来源 : 党委教师工作部
发布时间 : 2020-05-25
阅读次数 : 378


于鲁汕老师在化学化工学院是教书育人的一面旗帜,工作兢兢业业,指导学生废寝忘食,对学生学习进步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自2010年领衔带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工设计竞赛以来,每年都牺牲个人假期和业余休息时间,认真指导学生参加与化工原理相关的各类科技竞赛。其中首位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首位指导学生获华北赛区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及社会实践竞赛获教育部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首届和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获华北赛区二等奖2项;2018年首次独立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项。于鲁汕先后被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所在学院引为自豪的是,于鲁汕所指导参加的山东省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学生连续四年均获“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于鲁汕亦连续四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奖励与荣誉后面是辛勤与汗水,成绩与付出相对应。十几年来,学生们的学习、设计计算、竞赛文档已累计超过一米高,累计600多万字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见证了无数个加班加点的夜晚。先后参加竞赛的几十个团队和几百名学子,因为有他们专业知识丰富、辛勤指导的好教师,才有竞技竞赛场上的好成绩。学生们手捧盖有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颁发的奖励证书时,既亲身体会了竞技专业知识的深邃,又体会和见证了老师的奉献、敬业和无私付出。她的付出犹如化工教师队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激励、影响和带动学生更加努力拼搏,完善每一个竞技竞赛知识点,学生们在于鲁汕指导和带动下,在竞赛场上,所指导学生团队面对象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强队无所畏惧,学生们团结拼搏,力争上游,取得竞赛优秀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于鲁汕的付出不仅指导和带动了一级又一级的本科学生,而且也影响和带动年轻教师,热爱教学和拼搏奉献,在为学生付出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化工学科增光。

于鲁汕勤奋好学,积极工作,在担任“化工原理”课程建设负责人在课程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培养了青年学生奋力拼搏、力争上游的创新精神。她待每位学生如亲人,热爱教育、乐于助人、一心一意为学生的进步而努力工作,是化工学院学生们心中最爱戴的老师。

专业扎实 品德优秀

于鲁汕197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华东石油学院 (现中国石油大学),1983年毕业,同期分配到大型国有企业湖南株洲化工厂设计科工作,1985年调入淄博市新材料研究所工作,2001年考取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她既在化工专业知名高校受到良好培养,又具有化工企业丰富的工程实践背景,通过研究院所十余年化学研究的磨练与积累,奠定了她作为教师的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于鲁汕在新材料研究所工作期间,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技术,3项成果获淄博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被评为淄博市新料研究所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2003年在中共淄博市委市直机关组织的“巾帼建功”活动中,被评为“巾帼岗位能手”;她在家中扶老携幼,任劳任怨,1989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评为“尊老爱幼先进个人”。

2004年调入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任教后,先后任班级辅导员,化工原理课程负责人。她经历了大型国有企业的工程应用锻炼,又经过长时期科技创新、产业化放大研究实践。她来到高校走上讲台,勤恳教书育人,个人的付出换得同行员工与众多学生们的一致好评。2016年主持承担校级教研项目“基于竞赛目标激励化工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2018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2017年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团队成功申请1项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8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2017年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创新教育导师;2017年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第八届我爱我师,我心中最爱的老师”。2018年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第三届“奥琦玮”优秀教师。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于鲁汕把时间和母亲般的爱心给了学生。在指导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期间,她与学生们一起早来晚走,制定方案,解决困难;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从不抱怨;为了一个突发的灵感,从回家的路上又折返。一次次的精心指导,换来的是学生们模拟、计算、应用实践的成功与欢呼。她也曾因为同学的马虎错误而严厉批评,但批评过后是真诚和关怀,学生的获得感会立即变为眼含感激的笑脸,她用科学的语言、行动和心灵诠释了为师之道。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近二十年的执教生涯让于鲁汕对教师这个特殊而又崇高的职业深有新意。她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渡船,把学生摆渡到幸福的彼岸,不仅靠三尺讲台、三寸粉笔,还要正确无误的表达。丰富专业的知识浇灌、一丝不苟的治学作风、永不懈怠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造就了她今天作为学生心中最美丽的地位,同时,这也正是对学生在学术科研最好的言传身教和培育。

时光荏苒 浅笑安然

执教近二十年,于鲁汕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稳重,她言教身带,用心钻研,始终保持着热爱工作的初心。当她的学生一次次传来考研、竞赛喜讯时,就像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绩一样开心。数十载孜孜不倦,换来桃李芬芳满天下。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她教师生涯的最好写照,爱与责任,相得益彰。于鲁汕的辛勤付出,使一届又一届的毕业学生,获得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增长,更使学生好学奋进,努力成长为国家栋梁。虽已近退休年龄,但她依然关爱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无私付出 好评如潮

2016年,于鲁汕带领她所指导的竞赛团队参加华北赛区化工设计竞赛并获奖。现为化工学院副院长的杨乃涛教授时任化工系主任带队参加竞赛现场答辩,赛后他在学院微信群评论道:“今年我第一次跟踪陪伴化工设计大赛,真切感到这种赛事的精彩、激烈和对学生能力的巨大提升!大三学生许多专业课未开,凭借自学和老师的指导,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绘图、撰写数百页设计书、制作和润色ppt、排练演讲、分工合作,这实实在在是我们目前一再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反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新型教育思想。我认为他们的许多大四课程如化工设计、化工仪表自动化、 化工技术经济、化工安全与环保等等,已经可以免修了。化工原理、化工CAD、化工模拟、化工机械等学过的课程也熟练到炉火纯青。这样的比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大促进,我觉得其他同学与参赛同学已经拉开了很大距离。”

2017年,参赛学生杜道光比赛结束后在微信发文说:“蓦然回首,千言万语,似难言述。长达五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难以忘记初次见你,你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让我深深折服,立志要赢得你的肯定,来证明自己; 难以忘记你与考试时间争风吃醋,你总是给我许多压力,我的时间似乎都要属于你,考试和其他都无法妄想从你这抢回多少时间,甚至最后连晚上休息的时间你都要占为己有;难以忘记于鲁汕的不辞辛苦,一直带领着我们向你提亲,克服种种苦难,终得与你相遇,并俘获你的芳心,虽然不能陪你走下去,但确是你我彼此最珍贵的回忆;难以忘记身边的战友,争争吵吵,却总是在解决问题,打打闹闹,也只是怕你太累。一路走来,我们都成长了很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愿你们前途光明,一路顺风。我们是幸运的,有这么多老师的关注和帮助,于鲁汕的一路陪伴,宋峰老师、迟守娟的指点迷津,傅忠君老师的倾力提升,杨乃涛老师的细微照顾,其他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我们是幸福的,有真情彼此互帮互助,虽然争吵打闹,却未曾大吵大闹,虽然性格迥异,却彼此欣赏。幸运和幸福需要延续才显得尤为重要,化工学子们我们一起加油,期待着学弟学妹们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化学化工学院争光!”

于鲁汕为学生专业水平及竞赛成绩的提升苦过累过,因为每年的竞赛题目不同,竞赛对手年年不同而一年强过一年,她也犹豫过要不要继续带学生参加比赛,但每当看到同学们来到她办公室时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时,一切的劳累早已化为了乌有,每当回想起历届参赛学生因获得竞赛奖励而当选校十佳大学生、被推免读研,多名同学考取985、211高校研究生的时候,她便忘记了所有的辛苦,又信心满满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 : 范卫波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